返回

卷三 海市蜃樓

首頁
    朱敖出身自吳郡即蘇州的豪門之家,有背景,具才華,唐代宗年間任朝廷禦史。

    在此之前,還做過杭州刺史的别駕。

    最初,他在河南少室山隐居。

    唐玄宗天寶初年的一個夏天,宰相李泌之孫時任陽翟縣縣尉的李舒,過中嶽寺院,聞朱敖隐居于此,故而相招。

     杭州别駕朱敖舊隐河南之少室山,天寶初,陽翟縣尉李舒在嶽寺,使騎招敖。

    乘馬便騁,從者在後,稍行至少姨廟下。

    時盛暑,見綠袍女子,年十五六,姿色甚麗,敖意是人家臧獲,亦訝其暑月挾纩,馳馬問之,女子笑而不言,走入廟中。

    敖亦下馬,不見有人,遂壁上觀畫,見綠袍女子,乃途中睹者也。

    歎息久之,至寺具說其事,舒等尤所歎異。

    爾夕既寐,夢女子至。

    把被欣悅,精氣越,累夕如此。

    嵩嶽道士吳筠,為書一符辟之,不可。

    又吳以道術制之,亦不可。

    他日,宿程道士房。

    程于法清淨,神乃不至。

    敖後于河南府應舉,與渭南縣令陳察微往詣道士程谷神。

    為設薯藥,不托蓮花,鮮胡麻馔,留連笑語,日暮方回。

    去少室五裡所,忽嵩黑雲騰踴,中掣火電,須臾昧,驟雨如瀉,敖與察微、從者一人伏枥林下,旁抵巨壑。

    久之,有異光,與日月殊狀,忽于光中遍是松林,見天女數人持一舞筵,周竟數裡,施為松林上,有天女數十人狀如天仙,對舞筵上,兼有諸神若觀世音。

    終其兩舞,如半日許。

    曲終,有數人狀如俳優,卷筵回去,便天地昧黑,複不見人。

    敖等夤緣夜半,方至舍耳。

    (《廣異記》) 朱敖受招,去見李舒,行至少姨廟下。

    所謂少姨廟,即大禹少妻之廟。

    在廟前,朱敖見一身着綠棉袍的女子,容貌甚美。

    朱敖原以為是誰家的婢女,同時又驚異于她為什麼在夏天穿棉衣。

    朱敖在馬上相問,女子笑而不答,疾走入少姨廟。

     朱敖很好奇,也下了馬,進入廟中。

    但不見女子的身影。

    找了一圈,朱敖又回到正堂,一扭頭,見旁邊牆壁上有一組壁畫,畫中有一人正是所見的綠袍女子。

    朱敖走上前,凝望良久,似乎覺得那女子一直在對自己微笑,但用手摸上去,那确實是畫中人。

    朱敖歎息良久,出廟而去。

     朱敖到了中嶽寺,見到李舒,二人相叙,末了時,朱敖将自己在少姨廟所遇怪異之事告訴了李舒,後者也頗為好奇。

    當天晚上,朱敖宿于中嶽寺,夢到了那個綠袍女子。

    朱敖抓着被子,欣喜異常,在夢中與那女子歡昵不已。

    第二天,他感到神經恍惚,精氣似失。

    這樣的事情一連持續了多日,直到朱敖形容枯槁,才将自己每夜所做之夢告訴李舒。

    李舒聽後大驚,請來自己的朋友道士吳筠,吳道士作了一道符,為朱敖辟邪,但沒起什麼作用。

    随後,吳筠又設壇,欲以道術擒獲朱敖夢中的綠袍女子,但也不管用。

    李舒又想出一辦法,叫朱敖夜宿于另一位道士程谷神的房間。

    程谷神修行更深,道法純正,而此夜綠袍女子果然沒有在夢中出現。

     壁畫上的人物,脫壁而出,來到了我們面前,走進了朱敖的夢裡,可謂神奇。

    這樣的故事在唐朝還發生過兩次,被記載于《宣室志》中: 一、唐朝有人名房建,遊南嶽衡山,遇一道士,其人風骨明秀,頗有仙風。

    二人于路上交談,道士所叙上清、蓬萊、方丈等仙境的靈異之事,一如親身經曆。

    房建很是奇異。

    十多天後,房建将要去南海郡。

    道士聞之,對房建說:“十年前我曾客居南海開元觀,當時有叫李侯的,做南海護軍将軍,送我一支玉簪,我現在把這支簪子給你,你好保存。

    ”說罷,道士取下頭上的簪子。

    房建得其簪,很是高興,遂與道士别于歧路。

    當年秋天,房建遊至南海郡。

    南海郡,在唐時的首府是今日廣東番禺。

    這裡有一座開元觀嗎?但房建真的來了。

    此日,他在觀裡閑逛,無意間看到道觀北軒下有兩塊磚,上雕刻有二仙人,觀其中一個似乎面熟,再觀其冠,隻有發髻,而無簪子,房建想起來了,仙人面容如自己在衡山所遇道士無異,随而慨歎不已,房建把所遇之事告訴了觀裡的道士,并向他們展示了玉簪。

    有年老道士大驚:“十年前确實有李侯,在南海做護軍将軍,曾遊我觀,取二玉簪裝飾北軒下的仙人磚刻,後來其中一支簪子消失不見了,我們還以為是被人盜去。

    這件事到現在也差不多十年了。

    ”一支唐朝的簪子,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