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暗室迷牆

首頁
玄奘大師,我們的唐僧,在貞觀元年(公元627年),27歲那年,獨自踏上西行求經之路。

    27歲真是一個神奇的年齡,有那麼多的人物的人生在這一年發生巨變。而對于這個河南人來說,西去之路,荒漠萬裡,這是一個虔誠的信徒的朝聖之路,也是一個唐朝青年的探險之路。但不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的勇氣,也不是每一扇大門都會朝信徒而開。除了熱愛外,還需要金石般堅忍之心。

    玄奘取經天竺,在那裡學習多年。此日,進入著名的維摩诘方丈室。

    維摩诘,佛教中著名的居士,家富億金,而苦于修行,終為菩薩。他曾與文殊菩薩有過一次著名的對話。當時,他托病于家,佛祖派文殊去探視,發生了這樣的對話:

    文殊:“此室為何沒有一個侍者?”

    維摩诘:“一如佛土皆空。”

    文殊:“何以為空?”

    維摩诘:“人以為空,即空。”

    文殊:“既為空,何用再空?”

    維摩诘:“以無分别空,故空。”

    文殊:“空會有什麼分别嗎?”

    維摩诘:“分别亦即空。”

    文殊:“既然皆為空,你之疾應向何處求治?”

    維摩诘:“向佛陀之外的諸見解求。”

    文殊:“佛陀之外的諸見解又當何求?”

    維摩诘:“當求于諸佛之解脫中。”

    文殊:“諸佛之解脫又當求于何?”

    維摩诘:“當向衆生修心中求!”

    傳說中,維摩诘菩薩的修行之室為一石屋,隻有一丈平方,但在他講法時,卻能容納萬人,以緻無量。玄奘在進入該室前,已決定随後東歸大唐,于是欲于其室壁上書寫下年月日,以作紀念。他提筆上前,望見牆壁就在不遠處,但就是走不到,直到走了上千步,依舊發現那牆壁在前面,觸之不及,空留下玄奘的一聲歎息。

    唐初,僧玄奘至西域取經,入維摩诘方丈室。及歸,将書年月于壁,染翰欲書,約行數千百步,終不及牆。(《獨異志》)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大唐首都長安。按《獨異志》記載,玄奘西去取經的年歲,唐朝名寺靈嚴寺松枝年年指向西邊,及至大師返回東土,松枝變換方向,皆指東邊。雖然在維摩诘方丈室觸壁不及,但他也已是震爍東土的大師了。一個把人生中最光彩的年華賦予孤途和信仰的人,無論如何是值得我們敬畏的。雖手觸維摩诘方丈室之壁而不及,但其心已至。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