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首頁
    卻說孫大聖左手把沙和尚撚一把,右手把豬八戒撚一把,他二人卻就省悟,坐在高處,倥着臉,不言不語,憑那些道士點燈着火,前後照看,他三個就如泥塑金裝一般模樣。

    虎力大仙道:“沒有歹人,如何把供獻都吃了?”鹿力大仙道:“卻象人吃的勾當,有皮的都剝了皮,有核的都吐出核,卻怎麼不見人形?”羊力大仙道:“師兄勿疑,想是我們虔心敬意,在此晝夜誦經,前後申文,又是朝廷名号,斷然驚動天尊。

    想是三清爺爺聖駕降臨,受用了這些供養。

    趁今仙從未返,鶴駕在斯,我等可拜告天尊,懇求些聖水金丹,進與陛下,卻不是長生永壽,見我們的功果也?”虎力大仙道:“說的是。

    ”教:“徒弟們動樂誦經!一壁廂取法衣來,等我步罡拜禱。

    ”那些小道士俱遵命,兩班兒擺列齊整,當的一聲磬響,齊念一卷《黃庭道德真經》。

    虎力大仙披了法衣,擎着玉簡,對面前舞蹈揚塵,拜伏于地,朝上啟奏道: 誠惶誠恐,稽首歸依。

    臣等興教,仰望清虛。

    滅僧鄙俚,敬道光輝。

    敕修寶殿,禦制庭闱。

    廣陳供養,高挂龍旗。

    通宵秉燭,鎮日香菲。

    一誠達上,寸敬虔歸。

    今蒙降駕,未返仙車。

    望賜些金丹聖水,進與朝廷,壽比南山。

     八戒聞言,心中忐忑,默對行者道:“這是我們的不是。

    吃了東西,且不走路,隻等這般禱祝,卻怎麼答應?”行者又撚一把,忽地開口叫聲:“晚輩小仙,且休拜祝,我等自蟠桃會上來的,不曾帶得金丹聖水,待改日再來垂賜。

    ”那些大小道士聽見說出話來,一個個抖衣而戰道:“爺爺呀!活天尊臨凡,是必莫放,好歹求個長生的法兒!”鹿力大仙上前,又拜雲:—— 揚塵頓首,謹辦丹誠。

    微臣歸命,俯仰三清。

    自來此界,興道除僧。

    國王心喜,敬重玄齡。

    羅天大醮,徹夜看經。

    幸天尊之不棄,降聖駕而臨庭。

    俯求垂念,仰望恩榮。

    是必留些聖水,與弟子們延壽長生。

     沙僧撚着行者,默默的道:“哥呀,要得緊,又來禱告了。

    ”行者道:“與他些罷。

    ”八戒寂寂道:“那裡有得?”行者道:“你隻看着我,我有時,你們也都有了。

    ”那道士吹打已畢,行者開言道:“那晚輩小仙,不須拜伏。

    我欲不留些聖水與你們,恐滅了苗裔;若要與你,又忒容易了。

    ”衆道聞言,一齊俯伏叩頭道:“萬望天尊念弟子恭敬之意,千乞喜賜些須。

    我弟子廣宣道德,奏國王普敬玄門。

    ”行者道:“既如此,取器皿來。

    ”那道士一齊頓首謝恩。

    虎力大仙愛強,就擡一口大缸放在殿上;鹿力大仙端一砂盆安在供桌之上;羊力大仙把花瓶摘了花,移在中間。

    行者道:“你們都出殿前,掩上格子,不可洩了天機,好留與你些聖水。

    ”衆道一齊跪伏丹墀之下,掩了殿門。

     那行者立将起來,掀着虎皮裙,撒了一花瓶臊溺。

    豬八戒見了歡喜道:“哥啊,我把你做這幾年兄弟,隻這些兒不曾弄我。

    我才吃了些東西,道要幹這個事兒哩。

    ”那呆子揭衣服,忽喇喇,就似呂梁洪倒下坂來,沙沙的溺了一砂盆,沙和尚卻也撒了半缸,依舊整衣端坐在上道:“小仙領聖水。

    ” 那些道士,推開格子,磕頭禮拜謝恩,擡出缸去,将那瓶盆總歸一處,教:“徒弟,取個鐘子來嘗嘗。

    ”小道士即便拿了一個茶鐘,遞與老道士。

    道士舀出一鐘來,喝下口去,隻情抹唇咂嘴。

    鹿力大仙道:“師兄好吃麼?”老道士努着嘴道:“不甚好吃,有些酣單之味。

    ”羊力大仙道:“等我嘗嘗。

    ”也喝了一口,道:“有些豬溺臊氣。

    ”行者坐在上面,聽見說出這話兒來,已此識破了,道:“我弄個手段,索性留個名罷。

    ”大叫雲: 道号道号,你好胡思!那個三清,肯降凡基?吾将真姓,說與你知。

    大唐僧衆,奉旨來西。

    良宵無事,下降宮闱。

    吃了供養,閑坐嬉嬉。

    蒙你叩拜,何以答之?那裡是什麼聖水,你們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 那道士聞得此言,攔住門,一齊動叉钯掃帚瓦塊石頭,沒頭沒臉往裡面亂打。

    好行者,左手挾了沙僧,右手挾了八戒,闖出門,駕着祥光,徑轉智淵寺方丈,不敢驚動師父,三人又複睡下。

    早是五鼓三點,那國王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但見绛紗燈火光明,寶鼎香雲叆叇。

    此時唐三藏醒來叫:“徒弟徒弟,伏侍我倒換關文去來。

    ”行者與沙僧、八戒急起身,穿了衣服,侍立左右道:“上告師父,這昏君信着那些道士,興道滅僧,恐言語差錯,不肯倒換關文,我等護持師父,都進朝去也。

    ”唐僧大喜,披了錦襕袈裟。

    行者帶了通關文牒,教悟淨捧着缽盂,悟能拿了錫杖,将行囊馬匹,交與智淵寺僧看守,徑到五鳳樓前,對黃門官作禮,報了姓名,言是東土大唐取經的和尚來此倒換關文,煩為轉奏。

     那閣門大使,進朝俯伏金階奏曰:“外面有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