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缸,都注着滿缸清水,水上浮着楊柳枝。
楊柳枝上,托着一面鐵牌,牌上書的是雷霆都司的符字。
左右有五個大樁,樁上寫着五方蠻雷使者的名錄。
每一樁邊,立兩個道士,各執鐵錘,伺候着打樁。
台後面有許多道士,在那裡寫作文書。
正中間設一架紙爐,又有幾個象生的人物,都是那執符使者、土地贊教之神。
那大仙走進去,更不謙遜,直上高台立定。
旁邊有個小道士,捧了幾張黃紙書就的符字,一口寶劍,遞與大仙。
大仙執着寶劍,念聲咒語,将一道符在燭上燒了。
那底下兩三個道士,拿過一個執符的象生,一道文書,亦點火焚之。
那上面乒的一聲令牌響,隻見那半空裡,悠悠的風色飄來。
豬八戒口裡作念道:“不好了,不好了!這道士果然有本事!令牌響了一下,果然就刮風!”行者道:“兄弟悄悄的,你們再莫與我說話,隻管護持師父,等我幹事去來。
”好大聖,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就變作一個“假行者”,立在唐僧手下。
他的真身出了元神,趕到半空中,高叫:“那司風的是那個?”慌得那風婆婆撚住布袋,巽二郎劄住口繩,上前施禮。
行者道:“我保護唐朝聖僧西天取經,路過車遲國,與那妖道賭勝祈雨,你怎麼不助老孫,反助那道士?我且饒你,把風收了。
若有一些風兒,把那道士的胡子吹得動動,各打二十鐵棒!”風婆婆道:“不敢,不敢!”遂而沒些風氣。
八戒忍不住亂嚷道:“那先兒請退!令牌已響,怎麼不見一些風兒?你下來,讓我們上去!”
那道士又執令牌,燒了符檄,撲的又打了一下,隻見那空中雲霧遮滿。
孫大聖又當頭叫道:“布雲的是那個?”慌得那推雲童子、布霧郎君當面施禮。
行者又将前事說了一遍,那雲童、霧子也收了雲霧,放出太陽星耀耀,一天萬裡更無雲。
八戒笑道:“這先兒隻好哄這皇帝,搪塞黎民,全沒些真實本事!令牌響了兩下,如何又不見雲生?”
那道士心中焦躁,仗寶劍,解散了頭發,念着咒,燒了符,再一令牌打将下去,隻見那南天門裡,鄧天君領着雷公電母到當空,迎着行者施禮。
行者又将前項事說了一遍,道:“你們怎麼來的志誠!是何法旨?”天君道:“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
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
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
”行者道:“既如此,且都住了,同候老孫行事。
”果然雷也不鳴,電也不灼。
那道士愈加着忙,又添香、燒符、念咒、打下令牌。
半空中,又有四海龍王,一齊擁至。
行者當頭喝道:“敖廣,那裡去?”那敖廣、敖順、敖欽、敖閏上前施禮。
行者又将前項事說了一遍,道:“向日有勞,未曾成功;今日之事,望為助力。
”龍王道:“遵命,遵命!”行者又謝了敖順道:“前日虧令郎縛怪,搭救師父。
”龍王道:“那厮還鎖在海中,未敢擅便,正欲請大聖發落。
”行者道:“憑你怎麼處治了罷,如今且助我一功。
那道士四聲令牌已畢,卻輪到老孫下去幹事了。
但我不會發符燒檄,打甚令牌,你列位卻要助我行行。
”鄧天君道:“大聖吩咐,誰敢不從!但隻是得一個号令,方敢依令而行;不然,雷雨亂了,顯得大聖無款也。
”行者道:“我将棍子為号罷。
”那雷公大驚道:“爺爺呀!我們怎吃得這棍子?”行者道:“不是打你們,但看我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風。
”那風婆婆、巽二郎沒口的答應道:“就放風!”“棍子第二指,就要布雲。
”那推雲童子、布霧郎君道:“就布雲,就布雲!”“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鳴電灼。
”那雷公、電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
”那龍王道:“遵命,遵命!”“棍子第五指,就要大日晴天。
卻莫違誤。
”
吩咐已畢,遂按下雲頭,把毫毛一抖,收上身來。
那些人肉眼凡胎,那裡曉得?行者遂在旁邊高叫道:“先生請了,四聲令牌俱已響畢,更沒有風雲雷雨,該讓我了。
”那道士無奈,不敢久占,隻得下了台讓他,努着嘴,徑往樓上見駕。
行者道:“等我跟他去,看他說些甚的。
”隻聽得那國王問道:“寡人這裡洗耳誠聽,你那裡四聲令響,不見風雨,何也?”道士雲:“今日龍神都不在家。
”行者厲聲道:“陛下,龍神俱在家,隻是這國師法不靈,請他不來。
等和尚請來你看。
”國王道:“即去登壇,寡人還在此候雨。
”行者得旨,急抽身到壇所,扯着唐僧道:“師父請上台。
”唐僧道:“徒弟,我卻不會祈雨。
”八戒笑道:“他害你了,若還沒雨,拿上柴蓬,一把火了帳!”行者道:“你不會求雨,好的會念經,等我助你。
”那長老才舉步登壇,到上面端然坐下,定性歸神,默念那《密多心經》。
正坐處,忽見一員官,飛馬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