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關公同孫幹保二嫂向汝南進發,不想夏侯敦領二百餘騎,從後追來。
孫幹保車仗前行。
關公回身勒馬按刀問曰:“汝來趕我,有失丞相大度。
”夏侯敦曰:“丞相無明文傳報,汝于路殺人,又斬吾部将,無禮太甚!我特來擒你,獻與丞相發落!”言訖,便拍馬挺槍欲鬥。
隻見後面一騎飛來,大叫:“不可與雲長交戰!”關公按辔不動。
來使于懷中取出公文,謂夏侯敦曰:“丞相敬愛關将軍忠義,恐于路關隘攔截,故遣某特赍公文,遍行諸處。
”敦曰:“關某于路殺把關将士,丞相知否?”來使曰:“此卻未知。
”曰:“我隻活捉他去見丞相,待丞相自放他。
”關公怒曰:“吾豈懼汝耶!”拍馬持刀,直取夏侯敦。
敦挺槍來迎。
兩馬相交,戰不十合,忽又一騎飛至,大叫:“二将軍少歇!”敦停槍問來使曰:“丞相叫擒關某乎?”使者曰:“非也。
丞相恐守關諸将阻擋關将軍,故又差某馳公文來放行。
”敦曰:“丞相知其于路殺人否?”使者曰:“未知。
”敦曰:“既未知其殺人,不可放去。
”指揮手下軍士,将關公圍住。
關公大怒,舞刀迎戰。
兩個正欲交鋒,陣後一人飛馬而來,大叫:“雲長、元讓,休得争戰!”衆視之,乃張遼也。
二人各勒住馬。
張遼近前言曰:“奉丞相鈞旨:因聞知雲長斬關殺将,恐于路有阻,特差我傳谕各處關隘,任便放行。
”敦曰:“秦琪是蔡陽之甥。
他将秦琪托付我處,今被關某所殺,怎肯幹休?”遼曰:“我見蔡将軍,自有分解。
既丞相大度,教放雲長去,公等不可廢丞相之意。
”夏侯敦隻得将軍馬約退。
遼曰:“雲長今欲何往?”關公曰:“聞兄長又不在袁紹處,吾今将遍天下尋之。
”遼曰:“既未知玄德下落,且再回見丞相,若何?”關公笑曰:“安有是理!文遠回見丞相,幸為我謝罪。
”說畢,與張遼拱手而别。
于是張遼與夏侯敦領兵自回。
關公趕上車仗,與孫幹說知此事。
二人并馬而行。
行了數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裝盡濕。
遙望山岡邊有一所莊院,關公引着車仗,到彼借宿。
莊内一老人出迎。
關公具言來意。
老人曰:“某姓郭,名常,世居于此。
久聞大名,幸得瞻拜。
”遂宰羊置酒相待,請二夫人于後堂暫歇。
郭常陪關公、孫幹于草堂飲宴。
一邊烘焙行李,一邊喂養馬匹。
至黃昏時候,忽見一少年,自變量人入莊,徑上草堂。
郭常喚曰:“吾兒來拜将軍。
”因謂關公曰:“此愚男也。
”關公問何來。
常曰:“射獵方回。
”少年見過關公,即下堂去了。
常流淚言曰:“老夫耕讀傳家,止生此子,不務本業,惟以遊獵為事。
是家門不幸也!”關公曰:“方今亂世,若武藝精熟,亦可以取功名,何雲不幸?”常曰:“他若肯習武藝,便是有志之人;今專務遊蕩,無所不為,老夫所以憂耳!”關公亦為歎息。
至更深,郭常辭出。
關公與孫幹方欲就寝,忽聞後院馬嘶人叫。
關公急喚從人,卻都不應,乃與孫幹提劍往視之。
隻見郭常之子倒在地上叫喚,從人正與莊客厮打。
公問其故。
從人曰:“此人來盜赤兔馬,被馬踢倒。
我等聞叫喚之聲,起來巡看,莊客們反來厮打。
”公怒曰:“鼠賊焉敢盜吾馬!”恰待發作,郭常奔至告曰:“不肖子為此歹事,罪合萬死!奈老妻最憐愛此子,乞将軍仁慈寬恕!”關公曰:“此子果然不肖!适才老翁所言,真‘知子莫若父’也。
我看翁面,且姑恕之。
”遂分付從人看好了馬,喝散莊客,與孫幹回草堂歇息。
次日,郭常夫婦出拜于堂前,謝曰:“犬子冒渎虎威,深感将軍恩恕。
”關公令:“将出,我以正言教之。
”常曰:“他于四更時分,又自變量個無賴之徒,不知何處去了。
”
關公謝别郭常,奉二嫂上車,出了莊院,與孫幹并馬,護着車仗,取山路而行。
不及三十裡,隻見山背後擁出百餘人,為首兩騎馬。
前面那人,頭裹黃巾,身穿戰袍;後面乃郭常之子也。
黃巾者曰:“我乃天公将軍張角部将也!來者快留下赤兔馬,放你過去!”關公大笑曰:“無知狂賊!汝既從張角為盜,亦知劉、關、張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