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周瑜立于山頂,觀望良久,忽然望後而倒,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左右救回帳中。
諸将皆來動問,盡皆愕然相顧曰:“江北百萬之衆,虎踞鲸吞,不料都督如此。
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慌忙差人申報吳侯,一面求醫調治。
卻說魯肅見周瑜卧病,心中憂悶,來見孔明,言周瑜猝病之事。
孔明曰:“公以為何如?”肅曰:“此乃曹操之福,江東之禍也。
”孔明笑曰:“公瑾之病,亮亦能醫。
”肅曰:“誠如此,則國家萬幸!”即請孔明同去看病。
肅先入見周瑜。
瑜以被蒙頭而卧。
肅曰:“都督病勢若何?”周瑜曰:“心腹攪痛,時複昏迷。
”肅曰:“曾服何藥餌?”瑜曰:“心中嘔逆,藥不能下。
”肅曰:“适來去望孔明,言能醫都督之病。
見在帳外,煩來醫治,如何?”瑜命請入,教左右扶起,坐于床上。
孔明曰:“連日不晤君顔,何期貴體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禍福’,豈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測風雲’,人又豈能料乎?”瑜聞失色,乃作呻·吟之聲。
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覺煩積否?”瑜曰:“然。
”孔明曰:“必須用涼藥以解之。
”瑜曰:“已服涼藥,全然無效。
”孔明曰:“須先理其氣;氣若順,則呼吸之間,自然痊可。
”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順氣,當服何藥?”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氣順。
”瑜曰:“願先生賜教。
”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交際花盛衰記
寫畢,遞與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
”瑜見了大驚,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隻索以實情告之。
”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藥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賜教。
”孔明曰:“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
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遶。
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隻一夜大風,大事可成矣。
隻是事在目前,不可遲緩。
”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風息,如何?”瑜聞言大喜,矍然而起,便傳令差五百精壯軍士,往南屏山築壇;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使令。
孔明辭别出帳,與魯肅上馬,來南屏山相度地勢,令軍士取東南方赤土築壇。
方圓二十四丈,每一層高三尺,共是九尺。
下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鬥、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勢;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婁、胃、昴、畢、觜、參,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紅旗;按井、鬼、柳、星、張、翼、轸,成朱雀之狀。
第二層周圍黃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
上一層用四人,各人戴束發冠,穿皂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
前左立一人,手執長竿,竿尖上用雞羽為葆,以招風信;前右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系七星号帶,以表風色;後左立一人;捧寶劍;後右立一人捧香爐。
壇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旄、白钺、朱幡、皂纛,環遶四面。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來到壇前,分付魯肅曰:“子敬自往軍中相助公瑾調兵。
倘亮所祈無應,不可有怪。
”魯肅别去。
孔明囑咐守壇将士:“不許擅離方位。
不許交頭接耳。
不許失口亂言。
不許失驚打怪。
如違令者斬!”衆皆領命。
孔明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爐,注水于盂,仰天暗祝。
下壇入帳中少歇,令軍士更替吃飯。
孔明一日上壇三次,下壇三次,卻并不見有東南風。
且說周瑜請程普、魯肅一班軍官,在帳中伺候,隻等東南風起,便調兵出;一面關報孫權接應。
黃蓋已自準備火船二十隻,船頭密布大釘;船内裝載蘆葦幹柴,灌以魚油,上鋪硫黃、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單遮蓋;船頭上插青龍牙旗,船尾各系走舸。
在帳下聽候,隻等周瑜号令。
甘甯、阚澤窩盤蔡和、蔡中在水寨中,每日飲酒,不放一卒登岸。
周圍盡是東吳軍馬,把得水洩不通。
隻等帳上号令下來。
周瑜正在帳中坐議,探子來報:“吳侯船隻離寨八十五裡停泊,隻等都督好音。
”瑜即差魯肅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隻軍器帆橹等物。
号令一出,時刻休違。
倘有違誤,即按軍法。
”衆兵将得令,一個個磨拳擦掌,準備厮殺。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風不動。
瑜謂魯肅曰:“孔明之言謬矣。
隆冬之時,怎得東南風乎?”肅曰:“吾料孔明必不謬談。
”将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旗幡轉動。
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