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遶寨私行。
隻見夏侯敦寨内軍士,各準備行裝。
操大驚,急回帳召敦問其故。
敦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
”操喚楊修問之。
修以雞肋之意對。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将首級号令于轅門外。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隻取筆于門上書一“活”字而去。
人皆不曉其意。
修曰:“‘門’内添‘活’字,乃‘闊’字也。
丞相嫌園門闊耳。
”于是再築牆圍。
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
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
”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
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
修入見之,竟取匙與衆分食訖。
操問其故。
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晝寝帳中,落被于地。
一近侍慌取覆蓋。
操躍起拔劍斬之,複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衆以實對。
操痛哭,命厚葬之。
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
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歎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
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
操與衆商議,欲立植為世子。
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内府商議;因恐有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于中,隻說是絹疋在内,載入府中。
修知其事,徑來告操。
操令人于丕府門伺察之。
丕慌告吳質。
質曰:“無憂也。
明日用大簏裝絹,再入以惑之。
”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
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惡之。
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幹。
一日,令各出邺城門;卻密使人分付門吏,令勿放出。
曹丕先至。
門吏阻之,丕隻得退回。
植聞知,問于修。
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擋者,竟斬之可也。
”植然其言。
及至門,門吏阻住。
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擋,立斬之!”于是曹操以植為能。
後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
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
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
操心中甚疑。
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
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
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修死年三十四歲。
後人有詩歎曰: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三國演義
閑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曹操既殺楊修,佯怒夏侯敦,亦欲斬之。
衆官告免。
操乃叱退夏侯敦,下令來日進兵。
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軍相迎,為首大将乃魏延也。
操招魏延歸降,延大罵。
操令龐德出戰。
二将正鬥間,曹寨内火起。
人報馬超劫了中後二寨。
操拔劍在手曰:“諸将退後者斬!”衆将努力向前。
魏延詐敗而走,操方麾軍回戰馬超,自立馬于高阜處,看兩軍争戰。
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
操翻身落馬。
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
刺斜裡閃出一将,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
德奮力向前,戰退魏延,保操前行。
馬超已退。
操帶傷歸寨。
原來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急令醫士調治。
方憶楊修之言,随将修屍收回厚葬,就令班師;卻教龐德斷後。
操卧于氈車之中,左右虎贲軍護衛而行。
忽報斜谷山上兩邊火起,伏兵趕來。
曹兵人人驚恐。
正是:
依稀昔日潼關厄,仿佛當年赤壁危。
未知曹操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