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退兵至斜谷,孔明料他必棄漢中而走,故差馬超等諸将,分兵十數路,不時攻劫;因此操不能久住。
又被魏延射了一箭,急急班師。
三軍銳氣堕盡。
前隊才行,兩下火起,乃是馬超伏兵追趕。
曹兵人人喪膽。
操令軍士急行,曉夜奔走無停;直至京兆,方始安心。
且說玄德命劉封、孟達、王平等,攻取上庸諸郡。
申耽等聞操已棄漢中而走,遂皆投降。
玄德安民已定,大賞三軍,人心大悅。
于是衆将皆有推尊玄德為帝之心;未敢徑啟,卻來禀告諸葛軍師。
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奪了。
”随引法正等入見玄德曰:“今曹操專權,百姓無主;主公仁義着于天下,今已撫有兩川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讨國賊。
事不宜遲,便請擇吉。
”玄德大驚曰:“軍師之言差矣。
劉備雖然漢之宗室,乃臣子也;若為此事,是反漢矣。
”孔明曰:“非也。
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
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衆人之望。
願主公熟思之。
”玄德曰:“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
可再商議長策。
”諸将齊言曰:“主公若隻推卻,衆心解矣。
”孔明曰:“主公平生以義為本,未肯便稱尊号。
今有荊襄兩川之地,可暫為漢中王。
”玄德曰:“汝等雖欲尊吾為王,不得天子明诏,是僭也。
”孔明曰:“今宜從權,不可拘執常理。
”張飛大叫曰:“異姓之人,皆欲為君,何況哥哥乃漢朝宗派!莫說漢中王,就稱皇帝,有何不可!”玄德叱曰:“汝勿多言!”孔明曰:“主公宜從權變,先進位漢中王,然後表奏天子,未為遲也。
”
玄德再三推辭不過,隻得依允。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築壇于沔陽,方圓九裡,分布五方,各設旌旗儀仗。
群臣皆依次序排列。
許靖、法正請玄德登壇,進冠冕玺绶訖,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員拜賀為漢中王。
子劉禅立為王世子。
封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
諸葛亮為軍師,總理軍國重事。
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将;魏延為漢中太守。
其餘各拟功勳定爵。
玄德既為漢中王,遂修表一道,差人赍赴許都。
表曰:大衛·科波菲爾
備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總督三軍,奉辭于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
曩者,董卓倡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兇縱橫,殘剝海内。
賴陛下聖德威臨,人臣同應,或效忠奮讨,或上天降罰,暴逆并殪,以漸冰消。
惟獨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
臣昔與車騎将軍董承圖謀讨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
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使操窮兇極逆:主後戮殺,皇子鸩害。
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曆年未效。
常恐殒越,辜負國恩;寤寐永歎,夕惕若厲。
今臣群僚,以為在昔虞書,敦叙九族,庶明勵翼。
帝王相傳,此道不廢。
周監二代,并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力。
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
今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
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複忝高位,以重罪謗。
群僚見逼,迫臣以義。
臣退惟寇賊不枭,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将墜;誠臣憂心碎首之日。
若應權通變,以甯靜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
辄順衆議,拜受印玺,以崇國威。
仰惟爵号,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惕息,如臨于谷。
敢不盡力輸誠,獎勵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以甯社稷?謹拜表以聞。
表到許都,曹操在邺郡聞知玄德自立漢中王,大怒曰:“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實時傳令,盡起傾國之兵,赴兩川與漢中王決雌雄。
一人出班谏曰:“大王不可因一時之怒,親勞車駕遠征。
臣有一計,不須張弓隻箭,令劉備在蜀自受其禍;待其兵衰力盡,隻須一将往征之,便可成功。
”操視其人,乃司馬懿也。
操喜問曰:“仲達有何高見?”懿曰:“江東孫權,以妹嫁劉備,而又乘間竊取回去;劉備又據占荊州不還;彼此俱有切齒之恨。
今可差一舌辨之士,赍書往說孫權,使興兵取荊州,劉備必發兩川之兵以救荊州。
那時大王興兵去取漢川,令劉備首尾不能相救,勢必危矣。
”
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