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罰!”二人滿面羞慚,喏喏而去。
雲長便令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将,自總中軍,馬良、伊籍為參軍,一同征進。
先是有胡華之子胡班,到荊州來投降關公;公念其舊日相救之情,甚愛之;令随費詩入川,見漢中王受爵。
費詩辭别關公,帶了胡班自回蜀中去了。
且說關公是日祭了帥字大旗,假寐于帳中。
忽見一豬,其大如牛,渾身黑色,奔入帳中,徑咬雲長之足。
雲長大怒,急拔劍斬之,聲如裂帛。
霎然驚覺,乃是一夢,便覺左足陰陰疼痛;心中大疑,喚關平至,以夢告之。
平對曰:“豬亦有龍象。
龍附足,乃升騰之意,不必疑忌。
”雲長聚多官于帳下,告以夢兆。
或言吉祥者,或言不祥者,衆論不一。
雲長曰:“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正言間,蜀使至,傳漢中王旨,拜雲長為前将軍,假節钺,都督荊襄九郡事。
雲長受命訖,衆官拜賀曰:“此足見豬龍之瑞也。
”于是雲長坦然不疑,遂起兵奔襄陽大路而來。
曹仁正在城中,忽報雲長自領兵來。
仁大驚,欲堅守不出。
副将翟元曰:“今魏王令将軍約會東吳取荊州,今彼自來,是送死也,何故避之?”參謀滿寵谏曰:“吾素知雲長勇而有謀,未可輕敵。
不如堅守,乃為上策。
”骁将夏侯存曰:“此書生之言耳。
豈不聞‘水來土掩,将至兵迎’?我軍以逸待勞,自可取勝。
”曹仁從其言,令滿寵守樊城,自領兵來迎雲長。
雲長知曹兵來,喚關平、廖化二将,受計而往。
與曹兵兩陣對圓。
廖化出馬搦戰,翟元出迎。
二将戰不多時,化詐敗撥馬便走,翟元從後追殺,荊州兵退二十裡。
次日,又來搦戰。
夏侯存、翟元一齊出迎,荊州兵又敗。
又追殺二十餘裡,忽聽得背後喊聲大震,鼓角齊鳴。
曹仁急命前軍速回,背後關平、廖化殺來,曹兵大亂。
曹仁知是中計,先掣一軍飛奔襄陽;離城數裡,前面繡旗招飐,雲長勒馬橫刀,攔住去路。
曹仁膽戰心驚,不敢交鋒,望襄陽斜路而走。
雲長不趕。
須臾,夏侯存軍至,見了雲長,大怒,便與雲長交鋒,隻一合,被雲長砍死。
翟元便走,被關平趕上,一刀斬之。
乘勢追殺,曹兵大半死于襄江之中。
曹仁退守樊城。
呼嘯山莊
雲長得了襄陽,賞軍撫民。
随軍司馬王甫曰:“将軍一鼓而下襄陽,曹兵雖然喪膽,然以愚意論之:今東吳呂蒙屯兵陸口,常有吞并荊州之意;倘率兵徑取荊州,如之奈何?”雲長曰:“吾亦念及此。
汝便可提調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裡,或三十裡,選高阜處置一烽火台。
每台用五十軍守之。
倘吳兵渡江,夜則明火,晝則舉煙為号。
吾當親往擊之。
”王甫曰:“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須再得一人以總督荊州。
”雲長曰:“吾已差治中潘浚守之,有何慮焉?”甫曰:“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
可差軍前都督糧料官趙累代之。
趙累為人忠誠廉直,若用此人,萬無一失。
”雲長曰:“吾素知潘浚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
趙累現掌糧料,亦是重事。
汝忽多疑,隻與我築烽火台去。
”王甫怏怏拜辭而行。
雲長令關平準備船隻渡襄江,攻打樊城。
卻說曹仁折了二将,退守樊城,謂滿寵曰:“不聽公言,兵敗将亡,失卻襄陽,如之奈何?”寵曰:“雲長虎将,足智多謀,不可輕敵,隻宜堅守。
”正言間,人報雲長渡江而來,攻打樊城。
仁大驚。
寵曰:“隻宜堅守。
”部将呂常奮然曰:“某乞兵數千,願當來軍于襄江之内。
”寵谏曰:“不可。
”呂常怒曰:“據汝等文官之言,隻宜堅守,何能退敵?豈不聞兵法雲:‘軍半渡可擊’?今雲長軍半渡襄江,何不擊之?若兵臨城下,将至壕邊,急難抵擋矣。
”仁即與兵二千,令呂常出樊城迎戰。
呂常來至江口,隻見前面繡旗開處,雲長橫刀出馬。
呂常卻欲來迎。
後面衆軍見雲長神威凜凜,不戰先走,呂常喝止不住。
雲長混殺過來,曹軍大敗,馬步軍折其大半。
殘敗軍奔入樊城,曹仁急差人求救。
使命星夜至長安,将書呈上曹操,言:“雲長破了襄陽,現圍樊城甚急;望撥大将前來救援。
”曹操指班部内一人而言曰:“汝可去解樊城之圍。
”其人應聲而出。
衆視之,乃于禁也。
禁曰:“某求一将作先鋒,領兵同去。
”操又問衆人曰:“誰敢作先鋒?”一人奮然出曰:“某願施犬馬之勞,生擒關某,獻于麾下。
”操視之大喜。
正是:
未見東吳來伺隙,先看北魏又添兵。
未知此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