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欲使于禁赴樊城救援,問衆将誰敢作先鋒。
一人應聲願往。
操視之,乃龐德也。
操大喜曰:“關某威震華夏,未逢對手。
今遇令名,真勁敵也。
”遂加于禁為征南将軍,加龐德為征西都先鋒,大起七軍,前往樊城。
這七軍,皆北方強壯之士。
兩員領軍将校:一名董衡,一名董超。
當日引各頭目參拜于禁。
董衡曰:“今将軍提七枝重兵,去解樊城之厄,期在必勝;乃用龐德為先鋒,豈不誤事?”禁驚問其故。
衡曰:“龐德原系馬超手下副将,不得已而降魏;今其故主在蜀,職居‘五虎上将’;況其親兄龐柔亦在西川為官: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
将軍何不啟知魏王,别換一人去?”
禁聞此語,遂連夜入府啟知曹操。
操省悟,即喚龐德至階下,令納下先鋒印。
德大驚曰:“某正欲與大王出力,何故不肯見用?”操曰:“孤本無猜疑;但今馬超見在西川,汝兄龐柔亦在西川,俱佐劉備;孤縱不疑,奈衆口何?”龐德聞之,免冠頓首,流血滿面而告曰:“某自漢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
大王何疑于德也?德昔在故鄉時,與兄同居;嫂甚不賢,德乘醉殺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見,恩已斷矣。
故主馬超,有勇無謀,兵敗地亡,孤身入川,今與德各事其主,舊義已絕。
德感大王恩遇,安敢萌異志?惟大王察之。
”操乃扶起龐德,撫慰曰:“孤素知卿忠義,前言特以安衆人之心耳。
卿可努力建功。
卿不負孤,孤亦必不負卿也。
”
德拜謝回家,令匠人造一木榇。
次日,請諸友赴席,列榇于堂。
衆親友見之皆驚,問曰:“将軍出師,何用此不祥之物?”德舉杯謂親友曰:“吾受魏王重恩,誓以死報。
今去樊城,與關某決戰,我若不能殺彼,必為彼所殺;即不為彼所殺,我亦當自殺;故先備此榇,以示無空回之理。
”衆皆嗟歎。
德喚其妻李氏與其子龐會出,謂其妻曰:“吾今為先鋒,義當效死疆場。
我若死,汝好生看養吾兒。
吾兒有異相,長大必當與吾報仇也。
”妻子痛哭送别,德令扶榇而行。
臨行謂部将曰:“吾今去與關某死戰,我若被關某所殺,汝等急取吾屍置此榇中;我若殺了關某,吾亦即取其首,置在榇内,回獻魏王。
”部将五百人皆曰:“将軍如此忠勇,某等敢不竭力相助?”于是引軍前進。
有人将此言報知曹操。
操喜曰:“龐德忠勇如此,孤何憂焉!”賈诩曰:“龐德恃血氣之勇,欲與關某決死戰,臣竊慮之。
”操然其言,急令人傳旨戒龐德曰:“關某智勇雙全,切不可輕敵。
可取則取,不可取則宜謹守。
”龐德聞命,謂衆将曰:“大王何重視關某也?吾料此去,當挫關某三十年之聲價。
”禁曰:“魏王之言,不可不從。
”德奮然趱軍前至樊城,耀武揚威,鳴鑼擊鼓。
霧都孤兒
卻說關公正坐帳中,忽探馬飛報:“曹操差于禁為将,領七枝精壯兵到來。
前部先鋒龐德,軍前擡一木榇,口出不遜之言,誓欲與将軍決一死戰。
兵離城止三十裡矣。
”關公聞言,勃然變色,美髯飄動,大怒曰:“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無不畏服;龐德豎子,何敢藐視吾耶!關平一面攻打樊城,吾自去斬此匹夫,以雪吾恨!”平曰:“父親不可以泰山之重,與頑石争高下。
辱子願代父去戰龐德。
”關公曰:“汝試一往,吾随後便來接應。
”關平出帳,提刀上馬,領兵來迎龐德。
兩陣對圓,魏營一面皂旗上大書“南安龐德”四個白字。
龐德青袍銀铠,鋼刀白馬,立于陣前;背後五百軍兵緊随,步卒數人肩擡木榇而出。
關平大罵龐德:“背主之賊!”龐德問部卒曰:“此何人也?”或答曰:“此關公義子關平也。
”德叫曰:“吾奉魏王旨,來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癞小兒,吾不殺汝!快喚汝父來!”平大怒,縱馬舞刀,來取龐德。
德橫刀來迎。
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兩家各歇。
早有人報知關公。
公大怒,令廖化去攻樊城,自己親來迎敵龐德。
關平接着,言與龐德交戰,不分勝負。
關公随即橫刀出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