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演義 第86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辨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首頁
    。

    當今主上,深慕吳王,欲捐舊忿,永結盟好,拚力破魏。

    望大夫善言回奏。

    ”張溫領諾。

    酒至半酣,張溫喜笑自若,頗有傲慢之意。

     次日,後主将金帛賜與張溫,設宴于城南郵亭之上,命衆官相送。

    孔明殷勤勸酒。

    正飲酒間,忽一人乘醉而入,昂然長揖,入席就坐。

    溫怪之,乃問孔明曰:“此何人也?”孔明答曰:“姓秦,名宓,字子敕;現為益州學士。

    ”溫笑曰:“名稱學士,未知胸中曾學事否?”宓正色而言曰:“蜀中三尺小童,尚皆就學,何況于我?”溫曰:“且說公何所學?”宓對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

    ”溫笑曰:“公既出大言,請即以天為問。

    天有頭乎?”宓曰:“有頭。

    ”溫曰:“頭在何方?”宓曰:“在西方。

    詩雲:‘乃眷西顧。

    ’以此推之,頭在西方也。

    ”溫又問:“天有耳乎?”宓答曰:“天處高而聽卑。

    詩雲:‘鶴鳴九臯,聲聞于天。

    ’無耳何能聽?”溫又問:“天有足乎?”宓曰:“有足。

    詩雲:‘天步艱難。

    ’無足何能步?”溫又問:“天有姓乎?”宓曰:“豈得無姓!”溫曰:“何姓?”宓答曰:“姓劉。

    ”溫曰:“何以知之?”宓曰:“天子姓劉,以故知之。

    ”溫又問曰:“日生于東乎?”宓對曰:“雖生于東,而沒于西。

    ” 此時秦宓語言清朗,答問如流,滿座皆驚。

    張溫無語。

    宓乃問曰:“先生東吳名士,既以天事下問,必能深明天之理。

    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至共工氏戰敗,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天既輕清而上浮,何以傾其西北乎?又未知輕清之外,還有何物?願先生教我。

    ”張溫無言可對,乃避席而謝曰:“不意蜀中多出俊傑!恰聞講論,使仆頓開茅塞。

    ”孔明恐溫羞愧,故以善言解之曰:“席間問難,皆戲談耳。

    足下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何在唇齒之戲哉?”溫拜謝。

    孔明又令鄧芝入吳答禮,就與張溫同行。

    張、鄧二人拜辭孔明,望東吳而來。

     卻說吳王見張溫入蜀未還,乃聚文武商議。

    忽近臣奏曰:“蜀遣鄧芝同張溫入國答禮。

    ”權召入。

    張溫拜于殿前,備稱後主、孔明之德,願求永結盟好,特遣鄧尚書又來答禮。

    權大喜,乃設宴待之。

    權問鄧芝曰:“若吳蜀二國同心滅魏,得天下太平,二主分治,豈不樂乎?”芝答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如滅魏之後,未識天命所歸何人。

    但為君者,各修其德;為臣者,各盡其忠;則戰争方息耳。

    ”權大笑曰:“君之誠款,乃如是耶!”遂厚贈鄧芝還蜀。

    自此吳蜀通好。

     卻說魏國細作人探知此事,火速報入中原。

    魏主曹丕聽知,大怒曰:“吳蜀連和,必有圖中原之意也。

    不若朕先伐之。

    ”于是大集文武,商議起兵伐吳。

    此時大司馬曹仁、太尉賈诩已亡。

    侍中辛毗出班奏曰:“中原之地,土闊民稀,而欲用兵,未見其利。

    今日之計,莫若養兵屯田十年,足食足兵,然後用之,則吳蜀方可破也。

    ”丕怒曰:“此迂儒之論也!今吳蜀連和,早晚必來侵境,何暇等待十年?”即傳旨起兵伐吳。

    司馬懿奏曰:“吳有長江之險,非船莫渡。

    陛下必禦駕親征,可選大小戰船,從蔡、颍而入淮,取壽春,至廣陵,渡江口,徑取南徐,此為上策。

    ”丕從之。

    于是日夜拚工,造龍舟十隻,長二十餘丈,可容二千餘人;收拾戰船三千餘隻。

    魏黃初五年秋八月,會聚大小将士,令曹真為前部;張遼、張合、文聘、徐晃等為大将先行;許褚、呂虔為中軍護衛;曹休為合後;劉晔、蔣濟為參謀。

    前後水陸軍馬三十餘萬,克日起兵。

    封司馬懿為尚書仆射,留在許昌。

    凡國政大事,并皆聽懿決斷。

     不說魏兵起程。

    卻說東吳細作探知此事,報入吳國。

    近臣慌奏吳王曰:“今魏王曹丕,親自乘駕龍舟,提水陸大軍三十餘萬,從蔡、颍出淮,必取廣陵渡江,來下江南。

    甚為利害。

    ”孫權大驚,即聚文武商議。

    顧雍曰:“今主上既與西蜀連和,可修書與諸葛孔明,令起兵出漢中以分其勢;一面遣一大将,屯兵南徐以拒之。

    ”權曰:“非陸伯言不可當此大任。

    ”雍曰:“陸伯言鎮守荊州,不可輕動。

    ”權曰:“孤非不知,奈眼前無替力之人。

    ”言未畢,一人從班部内應聲而出曰:“臣雖不才,願統一軍以當魏兵。

    若曹丕親渡大江,臣必生擒,以獻殿下;若不渡江,亦殺魏兵大半,令魏兵不敢正視東吳。

    ”權視之,乃徐盛也。

    權大喜曰:“如得卿守江南一帶,孤何憂哉?”遂封徐盛為安東将軍,總鎮都督建業、南徐軍馬。

    盛謝恩,領命而退,即傳令教衆官軍多置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