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演義 第88回 渡泸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首頁
    馬岱交鋒。

    隻一合,被岱一刀,斬于馬下。

    蠻兵大敗走回,來見孟獲,細言其事。

    獲喚諸将問曰:“誰敢去敵馬岱?”言未畢,董荼那出曰:“某願往。

    ”孟獲大喜,遂與三千兵而去。

    獲又恐有人再渡泸水,即遣阿會喃,引三千兵,去守把沙口。

     卻說董荼那引蠻兵到了夾山峪下寨,馬岱引兵來迎。

    部内軍有認得是董荼那,說與馬岱如此如此。

    岱縱馬向前大罵曰:“無義背恩之徒!吾丞相饒你性命,今又背反,豈不自羞!”董荼那滿面羞慚,無言可答,不戰而退。

    馬岱掩殺一陣而回。

    董荼那回見孟獲曰:“馬岱英雄,抵敵不住。

    ”獲大怒曰:“吾知汝原受諸葛亮之恩,今故不戰而退!正是賣陣之計!”喝教推出斬了。

    衆酋長再三哀告,方才免死,叱武士将董荼那打了一百大棍,放歸本寨。

    諸多酋長,皆來告董荼那曰:“我等雖居蠻方,未嘗敢犯中國;中國亦不曾侵我。

    今因孟獲勢力相逼,不得已而造反,想孔明神機莫測,曹操、孫權尚自懼之,何況我等蠻方乎?況我等皆受其活命之恩,無可為報。

    今欲舍一死命,殺孟獲去投孔明,以免洞中百姓塗炭之苦。

    ”董荼那曰:“未知汝等心下若何?”内有原蒙孔明放回的人,一齊同聲應曰:“願往!”于是董荼那手執鋼刀,引百餘人,直奔大寨而來,時孟獲大醉于帳中。

    董荼那引衆人持刀而入,帳下有兩将侍立。

    董荼那以刀指曰:“汝等亦受諸葛丞相活命之恩,宜當報效。

    ”二将曰:“不須将軍下手,某當生擒孟獲,去獻丞相。

    ”于是一齊入帳,将孟獲執縛已定,押到泸水邊,駕船直過北岸,先使人報知孔明。

     卻說孔明已有細作探知此事,于是密傳号令,教各寨将士,整頓軍器,方教為首酋長解孟獲入來,其餘皆回本寨聽候。

    董荼那先入中軍,見孔明,細說其事。

    孔明重加賞勞,用好言撫慰,遣董荼那引衆酋長去了,然後令刀斧手推孟獲入。

    孔明笑曰:“汝前者有言:‘但再擒得,便肯降服。

    ’今日如何?”獲曰:“此非汝之能也;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殘害,以緻如此,如何肯服?”孔明曰:“吾今再放汝去,若何?”孟獲曰:“吾雖蠻人,頗知兵法;若丞相端的肯放吾回洞中,吾當率兵再決勝負。

    若丞相這番再擒得我,那時傾心吐膽歸降,并不敢改移也。

    ”孔明曰:“這番生擒,如又不服,必無輕恕。

    ”令左右去其繩索,仍前賜以酒食,列坐于帳上。

    孔明曰:“吾自出茅廬,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汝蠻邦之人,何為不服?” 獲默然不答。

    孔明酒後,喚孟獲同上馬出寨,看視諸營寨栅所屯糧草,所積軍器。

    孔明指謂孟獲曰:“汝不降吾,真愚人也。

    吾有如此之精兵猛将,糧草器械,汝安能勝吾哉?汝若早降,吾當奏聞天子,令汝不失王位,子子孫孫,永鎮蠻邦。

    意下如何?”獲曰:“某雖肯降,怎奈洞中之人,未肯心服?若丞相肯放回去,就當招安本部人馬,同心合膽,方可歸順。

    ”孔明欣然,又與孟獲回到大寨。

    飲酒至晚,獲辭去。

    孔明親自送至泸水邊,以船送獲歸寨。

     孟獲來到本寨,先伏刀斧手于帳下,差心腹人到董荼那、阿會喃寨中,隻推孔明有使命至,将二人賺到大寨帳下,盡皆殺之,棄屍于澗。

    孟獲随即遣親信之人,守把隘口,自引軍出了夾山峪,要與馬岱交戰,卻并不見一人;及問土人,皆言昨夜盡搬糧草複渡泸水,歸大寨去了。

    獲再回洞中,與親弟孟優商議曰:“如今諸葛亮之虛實,吾已盡知。

    汝可去如此如此。

    ” 孟優領了兄計,引百餘蠻兵,搬載金珠、寶貝、象牙、犀角之類,渡了泸水,徑投孔明大寨而來;方才過了河時,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擺開,為首大将,乃馬岱也。

    孟優大驚。

    岱問了來情,令在外廂,差人來報孔明。

    孔明正在帳中與馬谡、呂凱、蔣琬、費袆等共議平蠻之事,忽帳下一人,報稱孟獲差弟孟優來進寶貝。

    孔明回顧馬谡曰:“汝知其來意否?”谡曰:“不敢明言。

    容某暗寫于紙上,呈與丞相,看合鈞意否。

    ”孔明從之。

    馬谡寫訖,呈與孔明。

    孔明看畢,撫掌大笑曰:“擒孟獲之計,吾已差派下也。

    汝之所見,正與吾同。

    ”遂喚趙雲入,向耳畔分付如此如此;又喚魏延入,亦低言分付;又喚王平、馬忠、關索入,亦密密地分付。

     各人受了計策,皆依令而去,方召孟優入帳。

    優再拜于帳下曰:“家兄孟獲,感丞相活命之恩,無可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