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急挺标來取魏延。
延撥馬便走。
夫人忿怒趕來,延驟馬奔入山僻小路。
忽然背後一聲響亮,延回頭視之,夫人仰鞍落馬。
原來馬岱埋伏在此,用絆馬索絆倒,就裡擒縛,解投大寨而來。
蠻将洞兵皆來救時,趙雲一陣殺散。
孔明端坐于帳上。
馬岱解祝融夫人到,孔明急令武士去其縛,請在别帳賜酒壓驚,遣使往告孟獲,欲送夫人換張嶷、馬忠二将。
孟獲允諾,即放出張嶷、馬忠,還了孔明。
孔明遂送夫人入洞。
孟獲接着,又喜又惱。
忽報八納洞主到。
孟獲出帳迎接,見其人騎着白象,身穿金珠璎絡,腰懸兩口大刀,領着一班喂養虎豹豺狼之士,簇擁而入。
獲再拜哀告,訴說前事。
木鹿大王許以報仇。
獲大喜,設宴相待。
次日,木鹿大王引本洞兵帶猛獸而出。
趙雲、魏延聽知蠻兵出,遂将軍馬布成陣勢。
二将并辔立于陣前視之,隻見蠻兵旗幟器械皆别;人多不穿衣甲,盡裸身赤體,面目醜陋;身帶四把尖刀;軍中不鳴鼓角,但篩金為号;木鹿大王腰挂兩把寶刀,手執蒂鐘,身騎白象,從大旗中而出。
趙雲見了,謂魏延曰:“我等上陣一生,未嘗見如此人物。
”二人正沈吟之際,隻見木鹿大王口中不知念甚咒語,手搖蒂鐘。
忽然狂風大作,飛砂走石,如同驟雨;一聲畫角響,虎豹豺狼,猛獸毒蛇,乘風而出,張牙舞爪,沖将過來。
蜀兵如何抵擋,往後便退。
蠻兵随後追殺,直趕到三江界路方回。
趙雲、魏延收聚敗兵,來孔明帳前請罪,細說此事。
孔明笑曰:“非汝二人之罪。
吾未出茅廬之時,先知南蠻有‘驅虎豹’之法。
吾在蜀中已辦下破此陣之物也。
随軍有二十輛車,俱封記在此。
今日且用一半,留下一半,後有别用。
”遂令左右取了十輛紅油櫃車到帳下,留十輛黑油櫃車在後。
衆皆不知其意。
孔明将櫃打開,皆是木刻彩畫巨獸,俱用五色絨線為毛衣,鋼鐵為牙爪,一個可騎坐十人。
孔明選了精壯軍士一千餘人,領了一百口,内裝煙火之物,藏在車中。
次日,孔明驅兵大進,布于洞口。
蠻兵探知,入洞報與蠻王。
木鹿大王自謂無敵,即與孟獲引洞兵而出。
孔明綸巾羽扇,身衣道袍,端坐于車上。
孟獲指曰:“車上坐的便是諸葛亮!若擒住此人,大事定矣!”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搖蒂鐘。
頃刻之間,狂風大作,猛獸突出。
孔明将羽扇一搖,其風便回吹彼陣中去了。
蜀陣中假獸擁出。
蠻洞真獸見蜀陣巨獸口吐火焰,鼻出黑煙,身搖銅鈴,張牙舞爪而來,諸惡獸不敢前進,皆奔回蠻洞,反将蠻兵沖倒無數。
孔明驅兵大進,鼓角齊鳴,望前追殺。
木鹿大王死于亂軍之中。
洞内孟獲宗黨,皆棄宮阙,扒山越嶺而走。
孔明大軍占了銀坑洞。
次日,孔明正要分兵緝擒孟獲,忽報:“蠻王孟獲妻弟帶來洞主,因勸孟獲歸降,獲不從,今将孟獲并祝融夫人及宗黨數百餘人盡皆擒來,獻與丞相。
”孔明聽知,即喚張嶷、馬忠,分付如此如此。
二将受了計,引二千精壯兵,伏于兩廊。
孔明即令守門将,俱放進來。
帶來洞主引刀斧手解孟獲等數百人,拜于殿下。
孔明大喝曰:“與吾擒下!”兩廊壯兵齊出,二人捉一人,盡被執縛。
孔明大笑曰:“量汝些小詭計,如何瞞得我!汝見二次俱是本洞人擒汝來降,吾不加害汝,隻道吾深信,故來詐降,欲就洞中殺吾!”喝令武士搜其身畔,果然各帶利刀。
孔明問孟獲曰:“汝原說在汝家擒住,方始心服;今日如何?”獲曰:“此是我等自來送死,非汝之能也。
吾心未服。
”孔明曰:“吾擒住六番,尚然不服,欲待何時耶?”獲曰:“汝第七次擒住,吾方傾心歸服,誓不反矣。
”孔明曰:“巢穴已破,吾何慮哉?”令武士盡去其縛,叱之曰:“這番擒住,再若支吾,必不輕恕!”孟獲等抱頭鼠竄而去。
卻說敗殘蠻兵有千餘人,大半中傷而逃,正遇蠻王孟獲。
獲收了敗兵,心中稍喜,卻與帶來洞主商議曰:“吾今洞府已被蜀兵所占,今投何地安身?”帶來洞主曰:“止有一國可以破蜀。
”獲喜曰:“何處可去?”帶來洞主曰:“此去東南七百裡,有一國名烏戈國。
國主兀突骨,身長二丈,不食五谷,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
其手下軍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澗之中,盤于石壁之内;國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曬之;曬幹複浸,凡十餘遍,卻才造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沈,經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
因此号為‘藤甲軍’。
今大王可往求之。
若得彼相助,擒諸葛亮如利刀破竹也。
”孟獲大喜,遂投烏戈國,來見兀突骨。
其洞無宇舍,皆居土穴之内。
孟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