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孔明率兵前至沔陽,經過馬超墳墓,乃令其弟馬岱挂孝。
孔明親自祭之。
祭畢,回到寨中,商議進兵。
忽哨馬報道:“魏主曹睿遣驸馬夏侯茂,調關中諸路軍馬,前來拒敵。
”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茂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
延願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夏侯茂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
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
如此行之,則鹹陽以西,一舉可定也。
”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
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
決不可用。
”魏延又曰:“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于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孔明曰:“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遂不用魏延之計。
魏延怏怏不悅。
孔明差人令趙雲進兵。
卻說夏侯茂在長安聚集諸路軍馬。
時有西涼大将韓德,善使開山大斧,有萬夫不當之勇,引西羌諸路兵八萬到來;見了夏侯茂,茂重賞之,就遣為先鋒。
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藝,弓馬過人:長子韓瑛,次子韓瑤,三子韓瓊,四子韓琪。
韓德帶四子并西羌兵八萬,取路至鳳鳴山,正遇蜀兵。
兩陣對圓。
韓德出馬,四子列于兩邊。
德厲聲大罵曰:“反國之賊,安敢犯吾境界!”趙雲大怒,挺槍縱馬,單搦韓德交戰。
長子韓瑛,躍馬來迎;戰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死于馬下。
次子韓瑤見之,縱馬揮刀來戰。
趙雲施逞舊日虎威,抖擻精神迎戰。
瑤抵敵不住。
三子韓瓊,急挺方天戟驟馬前來夾攻。
雲全然不懼,槍法不亂。
四子韓琪,見二兄戰雲不下,也縱馬掄兩口日月刀而來,圍住趙雲。
雲在中央獨戰三将。
少時,韓琪中槍落馬。
韓陣中偏将急出救去。
雲拖槍便走。
韓瓊按戟,急取弓箭射之;連放三箭,皆被雲用槍撥落。
瓊大怒,仍綽方天戟縱馬趕來;卻被雲一箭射中面門,落馬而死。
韓瑤縱馬舉寶刀便砍趙雲。
雲棄槍于地,閃過寶刀,生擒韓瑤歸陣,複縱馬取槍殺過陣來。
韓德見四子皆喪于趙雲之手,肝膽皆裂,先走入陣去。
西涼兵素知趙雲之名,今見其英勇如昔,誰敢交鋒;趙雲馬到處,陣陣倒退。
趙雲匹馬單槍,往來沖突,如入無人之境。
後人有詩贊曰: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
獨誅四将來沖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罪與罰
鄧芝見趙雲大勝,率蜀兵掩殺,西涼兵大敗而走。
韓德險被趙雲擒住,棄甲步行而逃。
雲與鄧芝收軍回寨。
芝賀曰:“将軍壽已七旬,英勇如昨。
今日陣前力斬四将,世所罕有!”雲曰:“丞相以吾年邁,不肯見用,故聊以自表耳。
”遂差人解韓瑤,申報捷書,以達孔明。
卻說韓德引敗軍回見夏侯茂,哭告其事。
茂自統兵來迎趙雲。
探馬報入蜀寨,說夏侯茂引兵到。
雲上馬綽槍,引千餘軍就鳳鳴山前,擺成陣勢。
當日夏侯茂戴金盔,坐白馬,手提大砍刀,立在門旗之下。
見趙雲躍馬挺槍,往來馳騁,茂欲自戰。
韓德曰:“殺吾四子之仇,如何不報!”縱馬輪開山大斧,直取趙雲。
雲奮怒挺槍來迎;戰不三合,槍起處,刺死韓德于馬下,急撥馬直取夏侯茂。
茂慌忙閃入本陣。
鄧芝驅兵掩殺,魏兵又折一陣,退十餘裡下寨。
茂連夜與衆将商議曰:“吾久聞趙雲之名,未嘗見面;今日年老,英雄尚在,方信當陽長坂之事。
似此無人可敵,如之奈何?”參軍程武乃程昱之子也,進言曰:“某料趙雲有勇無謀,不足為慮。
來日都督再引兵出,先伏兩軍于左右;都督臨陣先退,誘趙雲到伏兵處;都督卻登山指揮四面軍馬,重疊圍住,雲可擒矣。
”茂從其言,遂遣董禧引三萬軍伏于左,薛則引三萬軍伏于右。
二人埋伏已定。
次日,夏侯茂複整金鼓旗幡,率兵而進。
趙雲鄧芝出迎。
芝在馬上謂趙雲曰:“昨夜魏兵大敗而走,今日複來,必有詐也。
老将軍防之。
”子龍曰:“量此乳臭小兒,何足道哉!吾今日必當擒之!”便躍馬而出。
魏将潘遂出迎,戰不三合,撥馬便走。
趙雲趕去,魏陣中八員将一齊來迎。
放過夏侯茂先走,八将陸續奔走。
趙雲乘勢追殺,鄧芝引兵繼進。
趙雲深入重地,隻聽得四面喊聲大震。
鄧芝急收軍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則,兩路兵殺到。
鄧芝兵少,不能解救。
趙雲被困在垓心,東沖西突,魏兵越厚。
時雲手下止有千餘人,殺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