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北原。
卻說孔明令魏延、馬岱引兵渡渭水攻北原;令吳班,吳懿引木筏兵去燒浮橋;令王平、張嶷為前隊,姜維、馬忠為中隊,廖化、張翼為後隊,分兵三路,去攻渭水旱營。
是日午時,人馬離大寨,盡渡渭水,列成陣勢,緩緩而行。
卻說魏延、馬岱将近北原,天色已昏。
孫禮哨見,便棄營而走。
魏延知有準備,急退軍時,四下喊聲大震;左有司馬懿,右有郭淮,兩路兵殺來。
魏延、馬岱奮力殺出,蜀兵多半落于水中,餘衆奔逃無路。
幸得吳懿兵殺來,救了敗兵過岸拒住。
吳班分一半兵撐筏順水來燒浮橋,卻被張虎、樂綝在岸上亂箭射住。
吳班中箭落水而死。
餘軍跳水逃命。
木筏盡被魏兵奪去。
此時王平、張嶷,不知北原兵敗,直奔到魏營,已有二更天氣,隻聽得喊聲四起。
王平謂張嶷曰:“馬軍攻打北原,未知勝負。
渭南之寨,現在面前,如何不見一個魏兵?莫非司馬懿知道了,先作準備也。
我等且看浮橋火起,方可進兵。
”二人勒住軍馬,忽背後一騎馬來報說:“丞相教軍馬急回。
北原兵,浮橋兵,俱失了。
”王平、張嶷大驚,急退軍時,卻被魏兵抄在背後,一聲炮響,一齊殺來,火光沖天。
王平、張嶷引兵相迎,兩軍混戰一場。
平、嶷二人奮力殺出,蜀兵折傷大半。
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殘兵,約折了萬餘人,心中憂悶。
忽報費袆自成都來見丞相。
孔明請入。
費袆禮畢,孔明曰:“吾有一書,正欲煩公去東吳投遞,不知肯去否?”袆曰:“丞相之命,豈敢推辭?”孔明即修書付費袆去了。
袆持書徑到建業,入見吳主孫權,呈上孔明之書。
權拆視之。
書略曰:
漢室不幸,王綱失紀,曹賊篡逆,蔓延及今。
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盡忠?今大兵已會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
伏望陛下念同盟之義,命将北征,共取中原,同分天下。
書不盡言,萬希聖聽!
權覽畢,大喜,乃謂費袆曰:“朕久欲興兵,未得會合孔明。
今既有書到,即日朕自親征,入居巢門,取魏新城;再令陸遜、諸葛瑾等屯兵于江夏、沔口取襄陽;孫韶、張承等出兵廣陵取淮陽等處:三處一齊進軍,共三十萬,克日興師。
”費袆拜謝曰:“誠如此,則中原不日自破矣!”權設宴款待費袆。
飲宴間,權問曰:“丞相軍前,用誰當先破敵?”袆曰:“魏延為首。
”權笑曰:“此人勇有餘,而心不正。
若一朝無孔明,彼必為禍。
孔明豈未知耶?”袆曰:“陛下之言極當。
臣今歸去,即當以此言告孔明。
”遂拜辭孫權,回到祁山,見了孔明,具言吳主起大兵三十萬,禦駕親征,兵分三路而進。
孔明又問曰:“吳主别有所言否?”費袆将論魏延之語告之。
孔明歎曰:“真聰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為惜其勇,故用之耳。
”袆曰:“丞相早宜區處。
”孔明曰:“吾自有法。
”袆辭别孔明,自回成都。
孔明正與諸将商議征進,忽報有魏将來投降。
孔明喚入問之。
答曰:“某乃魏國偏将軍鄭文也。
近與秦朗同領人馬,聽司馬懿調用,不料懿徇私偏向,加秦朗為前将軍,而視文如草芥:因此不平,特來投降丞相。
願賜收錄。
”言未已,人報秦朗引兵在寨外,單搦鄭文交戰。
孔明曰:“此人武藝比汝若何?”鄭文曰:“某當立斬之。
”孔明曰:“汝若先殺秦朗,吾方不疑。
”鄭文欣然上馬出營,與秦朗交鋒。
孔明親自出營視之。
隻見秦朗挺槍大罵曰:“反賊盜我戰馬來此,可早早還我!”言訖,直取鄭文。
文拍馬舞刀相迎,隻一合,斬秦朗于馬下。
魏軍各自逃走。
鄭文提首級入營。
孔明回到帳中坐定,喚鄭文至,勃然大怒,叱左右推出斬之。
鄭文曰:“小将無罪。
”孔明曰:“吾向識秦朗;汝今斬者,并非秦朗。
安敢欺我!”文拜告曰:“此實秦朗之弟秦明也。
”孔明笑曰:“司馬懿令汝來詐降,于中取事,卻如何瞞得我過!若不實說,必然斬汝!”鄭文隻得訴告其實是詐降,泣求免死。
孔明曰:“汝既求生,可修書一封,教司馬懿自來劫營,吾便饒汝性命。
若捉住司馬懿,便是汝之功,還當重用。
”鄭文隻得寫了一書,呈與孔明。
孔明令将鄭文監下。
樊建問曰:“丞相何以知此人詐降?”孔明曰:“司馬懿不輕用人,若加秦朗為前将軍,必武藝高強;今與鄭文交馬隻一合便為文所殺,必不是秦朗也,以故知其詐。
”衆皆拜服。
孔明選一舌辨軍士,附耳分付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