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如象,靬長四寸。
徑面四寸三分。
孔徑中三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
衆将看了一遍,皆拜服曰:“丞相真神人也!”過了數日,木牛流馬皆造完備,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嶺,各盡其便。
衆軍見之,無不欣喜。
孔明令右将軍高翔,引一千兵駕着木牛流馬,自劍閣直抵祁山大寨,往來搬運糧草,供給蜀兵之用。
後人有詩贊曰:
劍閣險峻驅流馬,斜谷崎岖駕木牛。
後世若能行此法,轉輸安得使人愁?變形記
卻說司馬懿正憂悶間,忽哨馬報說:“蜀兵用木牛流馬轉運糧草。
人不大勞,牛馬不食。
”懿大驚曰:“吾所以堅守不出者,為彼糧草不能接濟,欲待其自斃耳。
今用此法,必為久遠之計,不思退矣。
如之奈何?”急喚張虎、樂綝二人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五百軍,從斜谷小路抄出;待蜀兵驅過木牛流馬,任他過盡,一齊殺出;不可多搶,隻搶三五匹便回。
”二人依令,各引五百軍,扮作蜀兵,夜間偷過小路,伏在谷中,果見高翔引兵驅木牛流馬而來。
将次過盡,兩邊一齊鼓噪殺出。
蜀兵措手不及,棄下數匹。
張虎、樂綝歡喜驅回本寨。
司馬懿看了,果然進退如活的一般,乃大喜曰:“汝會用此法,難道我不會用!”便令巧匠百餘人,當面拆開,分付依其尺寸長短厚薄之法,一樣制造木牛流馬。
不消半月,造成二千餘隻,與孔明所造者一般法則,亦能奔走;遂令鎮遠将軍岑威,引一千軍驅駕木牛流馬,去隴西搬運糧草,往來不絕。
魏營軍将,無不歡喜。
卻說高翔回見孔明,說魏兵搶奪木牛流馬各五六匹去了。
孔明笑曰:“吾正要他搶去。
我隻費了幾匹木牛流馬,卻不久便得軍中許多資助也。
”諸将問曰:“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司馬懿見了木牛流馬,必然仿我法度,一樣制造。
那時我又有計策。
”數日後,人報魏兵也會造木牛流馬,往隴西搬運糧草。
孔明大喜曰:“不出吾之算也。
”便喚王平分付曰:“汝引一千兵,扮作魏人,星夜偷過北原,隻說是巡糧軍,混入彼運糧軍中,将護糧之人,盡皆殺散;卻驅木牛流馬而回,徑奔過北原來。
此處必有魏兵追趕。
汝便将木牛流馬口内舌頭扭轉,牛馬就不能行動,汝等竟棄之而走。
背後魏兵趕到,牽拽不動,扛擡不去,吾再有兵到,汝卻回身再将牛馬舌扭過來,長驅大行,魏兵必疑為怪也。
”
王平受計引兵而去。
孔明又喚張嶷分付曰:“汝引五百軍,都扮作六丁六甲神兵,鬼頭獸身,用五彩塗面,妝作種種怪異之狀;一手執繡旗,一手仗寶劍。
身挂葫蘆,内藏煙火之物,伏于山旁。
待木牛流馬到時,放起煙火,一齊擁出,驅牛馬而行。
魏人見之,必疑是神鬼,不敢來追趕。
”張嶷受計引兵而去。
孔明又喚魏延、姜維分付曰:“汝二人同引一萬兵,去北原寨口接應木牛流馬,以防交戰。
”又喚廖化、張翼分付曰:“汝二人引五千兵,去斷司馬懿來路。
”又喚馬忠、馬岱分付曰:“汝二人引二千兵去渭南搦戰。
”六人各各遵令而去。
且說魏将岑威引軍驅木牛流馬,裝載糧草。
正行之間,忽報前面有兵巡糧。
岑威令人哨探,果是魏兵,遂放心前進。
兩軍合在一處。
忽然喊聲大震,蜀兵就本隊裡殺起,大呼:“蜀中大将王平在此!”魏兵措手不及,被蜀兵殺死大半。
岑威引敗兵抵敵,被王平一刀斬了。
餘皆潰散。
王平引兵盡驅木牛流馬而回。
敗兵飛奔報入北原寨内。
郭淮聞軍糧被劫,疾忙引軍來救。
王平令兵扭轉木牛流馬舌頭,俱棄于道中,且戰且走。
郭淮教且莫追,隻驅回木牛流馬。
衆軍一齊驅趕,卻那裡驅得動?郭淮心中疑惑。
正無奈何,忽鼓角喧天,喊聲四起,兩路兵殺來,乃魏延、姜維也。
王平複引兵殺回。
三路夾攻,郭淮大敗而走。
王平令軍士将牛馬舌頭,重複扭轉,驅趕而行。
郭淮望見,方欲回兵再追,隻見山後煙雲突起,一隊神兵擁出,一個個手執旗劍,怪異之狀,擁護木牛流馬,如風擁而去。
郭淮大驚曰:“此必神助也!”衆軍見了,無不驚畏,不敢追趕。
卻說司馬懿聞北原兵敗,急自引軍來救。
方到半路,忽一聲炮響,兩路兵自險峻處殺出,喊聲震地。
旗上大書“漢将張翼廖化”。
司馬懿見了大驚。
魏軍着慌,各自逃竄。
正是:
路逢神将糧遭劫,身遇奇兵命又危。
未知司馬懿怎地抵敵,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