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正當任彼自走,然後乘機擊之。
我今放開一條路,不絕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
”陳群拜服。
霧都孤兒
于是司馬懿遣人赴洛陽催糧。
魏主曹睿設朝。
群臣皆奏曰:“近日秋雨連綿,一月不止,人馬疲勞,可召回司馬懿,權且罷兵。
”睿曰:“司馬太尉善能用兵,臨危制變,多有良謀;捉公孫淵計日而待,卿等何必憂也?”遂不聽群臣之谏,使人運糧解至司馬懿軍前。
懿在寨中,又過數日,雨止天晴。
是夜懿出帳外,仰觀天文,忽見一星,其大如鬥,流光數丈,自首山東北,墜于襄平東南。
各營将士,無不驚駭。
懿見之大喜,乃謂衆将曰:“五日之後,星落處必斬公孫淵矣。
來日可拚力攻城。
”
衆将得令,次日侵晨,引兵四面圍合,築土山,掘地道,立炮架,裝雲梯,日夜攻打不息,箭如急雨,射入城去。
公孫淵在城中糧盡,皆宰牛馬為食。
人人怨恨,各無守心,欲斬淵首,獻城歸降。
淵聞之,甚是驚憂,慌令相國王建,禦史大夫柳甫,往魏寨請降。
二人自城上系下,來告司馬懿曰:“請太尉退二十裡,我君臣自來投降。
”懿大怒曰:“公孫淵何不自來?殊為無理!”叱武士推出斬之,将首級付與從人。
從人回報,公孫淵大驚,又遣侍中衛演來到魏營。
司馬懿升帳,聚衆将立于兩邊。
演膝行而進,跪于帳下,告曰:“願太尉息雷霆之怒。
克日先送世子公孫修為質當,然後君臣自縛來降。
”懿曰:“軍事大要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不能走當降,不能降當死耳。
何必送子為質當?”叱衛演回報公孫淵。
演抱頭鼠竄而去,歸告公孫淵。
淵大驚,乃與子公孫修密議停當,選下一千人馬,當夜二更時分,開了南門,往東南而走。
淵見無人,心中暗喜。
行不到十裡,忽聽得山上一聲炮響,鼓角齊鳴,一枝兵攔住,中央乃司馬懿也;左有司馬師,右有司馬昭,二人大叫曰:“反賊休走!”淵大驚,急撥馬尋路奔逃。
早有胡遵兵到;左有夏侯霸、夏侯威,右有張虎、樂綝,四面圍得鐵桶相似。
公孫淵父子,隻得下馬納降。
懿在馬上顧諸将曰:“吾前夜丙寅日,見大星落于此處,今夜壬申日應矣。
”衆将稱賀曰:“太尉真神機也!”懿傳令斬之。
公孫淵父子對面受戮。
司馬懿遂勒兵來取襄平。
未及到城下時,胡遵早引兵入城中。
人民焚香拜迎。
魏兵盡皆入城。
懿坐于衙上,将公孫淵宗族,并同謀官僚人等,俱殺之,計首級七十餘顆。
出榜安民。
人告懿曰:“賈範、倫直苦谏淵不可反叛,俱被淵所殺。
”懿遂封其墓而榮其子孫,就将庫内财物,賞勞三軍,班師回洛陽。
卻說魏主在宮中,夜至三更,忽然一陣陰風,吹滅燈光。
隻見毛皇後自變量十個宮人哭至座前索命。
睿因此得病,病漸沉重。
命侍中光祿大夫劉放、孫資掌樞密院一切事務,又召文帝子燕王曹宇為大将軍,佐太子曹芳攝政。
宇為人恭儉溫合,不肯當此大任,堅辭不受。
睿召劉放、孫資問曰:“宗族之内,何人可任?”二人久得曹真之惠,乃保奏曰:“惟曹子丹之子曹爽可也!”睿從之。
二人又奏曰:“欲用曹爽,當遣燕王歸國。
”睿然其言。
二人遂請睿降诏,赍出谕燕王曰:“有天子手诏,命燕王歸國,限即日就行。
若無诏,不許入朝。
”燕王涕泣而去。
遂封曹爽為大将軍,總攝朝政。
睿病漸危,急令使持節诏司馬懿還朝。
懿受命,徑到許昌,入見魏主。
睿曰:“朕惟恐不得見卿,今日得見,死無恨矣!”懿頓首奏曰:“臣在途中,聞陛下聖體不安,恨不肋生翼,飛至阙下。
今日得睹龍顔,臣之幸也。
”睿宣太子曹芳、大将軍曹爽、侍中劉放、孫資等,皆至禦榻之前。
睿執司馬懿之手曰:“昔劉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劉禅托孤于諸葛孔明,孔明因此竭盡忠誠,至死方休。
偏邦尚然如此,何況大國乎?朕幼子曹芳,年才八歲,不堪掌理社稷。
幸太尉及宗兄元勳舊臣,竭力相輔,無負朕心。
”又喚芳曰:“仲達與朕一體,爾宜敬禮之。
”遂命懿攜芳近前,芳抱懿頸不放。
睿曰:“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戀之情。
”言訖,潸然淚下。
懿頓首流涕。
魏主昏沈,口不能言,隻以手指太子,須臾而卒,在位十三年,壽三十六歲。
時魏景初三年春正月下旬也。
當下司馬懿、曹爽,扶太子曹芳即皇帝位。
芳字蘭卿,乃睿乞養之子,秘在宮中,人莫知其所由來。
于是曹芳谥睿為明帝,葬于高平陵;尊郭皇後為皇太後;改元正始元年。
司馬懿與曹爽輔政。
爽事懿甚謹,一應大事,必先啟知。
爽字昭伯,自幼出入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