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遂令參贊軍機。
艾為人口吃,每奏事必稱‘艾,艾’。
懿戲謂曰:‘卿稱艾艾,當有幾艾?’艾應聲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其資性敏捷,大抵如此。
二人深可畏也。
”維笑曰:“量此孺子,何足道哉!”
于是姜維引夏侯霸至成都,入見後主。
維奏曰:“司馬懿謀殺曹爽,又來賺夏侯霸,霸因此投降。
目今司馬懿父子專權,曹芳懦弱,魏國将危。
臣在漢中有年,兵精糧足;臣願領王師,即以霸為鄉導官,進取中原,重興漢室,以報陛下之恩,以終丞相之志。
”尚書令費袆谏曰:“近者,蔣琬、董允,皆相繼而亡,内治無人。
伯約隻宜待時,不宜輕動。
”維曰:“不然;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複中原乎?”袆又曰:“孫子雲:‘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我等皆不如丞相遠甚,丞相尚不能恢複中原,何況我等?”維曰:“吾久居隴上,深知羌人之心;今若結羌人為援,雖未能克複中原,自隴而西,可斷而有也。
”後主曰:“卿既欲伐魏,可盡忠竭力,勿堕銳氣,以負朕命。
”于是姜維領敕辭朝,同夏侯霸徑到漢中,計議起兵。
維曰:“可先遣使去羌人處通盟,然後出西平,近雍州。
先築二城于曲山之下,令兵守之,以為犄角之勢。
我等盡發糧草于川口,依丞相舊制,次第進兵。
”是年秋八月,先差蜀将句安、李歆同引一萬五千兵,往曲山前連築二城。
句安守東城,李歆守西城。
早有細作報與雍州刺史郭淮。
淮一面申報洛陽,一面遣副将陳泰引兵五萬來與蜀兵交戰。
句安、李歆各引一軍出迎;因兵少不能抵敵,退入城中。
泰令兵四面圍住攻打,又以兵斷其漢中糧道。
句安、李歆城中糧缺。
郭淮自領兵亦到,看了地勢,忻然而喜;回到寨中,乃與陳泰計議曰:“此城山勢高阜,必然水少,須出城取水;若斷其上流,蜀兵皆渴死矣。
”遂令軍士掘土堰斷上流。
城中果然無水。
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圍困甚急。
歆死戰不能出,隻得退入城去。
句安城中亦無水,乃會了李歆,引兵出城,并在一處;大戰良久,又敗入城去。
軍士枯渴。
安與歆曰:“姜都督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
”歆曰:“我當舍命,殺出求救。
”遂自變量十騎,開了城門,殺将出來。
雍州兵四面圍合,歆奮死沖突,方才得脫;隻落得獨自一人,身帶重傷,餘皆沒于亂軍之中。
是夜北風大起,陰雲布合,天降大雪;因此,城内蜀兵,分糧化雪而食。
卻說李歆撞出重圍,從西山小路行了兩日,正迎着姜維人馬。
歆下馬伏地告曰:“曲山二城,皆被魏兵圍困,絕了水道。
幸得天降大雪,因此化雪度日。
甚是危急。
”維曰:“吾非救遲;為聚羌兵未到,因此誤了。
”遂令人送李歆入川養病。
維問夏侯霸曰:“羌兵未到,魏兵圍困曲山甚急,将軍有何高見?”霸曰:“若等羌兵到曲山,二城皆陷矣。
吾料雍州兵,必盡來曲山攻打。
雍州城定然空虛,将軍可引兵徑往牛頭山,抄在雍州之後。
郭淮、陳泰必回救雍州,則曲山之圍自解矣。
”維大喜曰:“此計最善!”于是姜維引兵望牛頭山而去。
卻說陳泰見李歆殺出城去了,乃謂郭淮曰:“李歆若告急于姜維,姜維料吾大兵皆在曲山,必抄牛頭山襲吾之後。
将軍可引一軍去取洮水,斷絕蜀兵糧道;吾分兵一半,徑往牛頭山擊之;彼若知糧道已絕,必然自走矣。
”郭淮從之,遂引一軍暗取洮水。
陳泰引一軍徑往牛頭山來。
魯濱孫漂流記
卻說姜維兵至牛頭山,忽聽的前軍發喊,報說魏兵截住去路。
維慌忙自到軍前視之。
陳泰大喝曰:“汝欲襲吾雍州!吾已等候多時了!”維大怒,挺槍縱馬,直取陳泰。
泰揮刀而迎。
戰不三合,泰敗走,維揮兵掩殺。
雍州兵退回,占住山頭。
維收兵就牛頭山下寨。
維每日領兵搦戰,不分勝負。
夏侯霸謂姜維曰:“此處不是久停之所。
連日交戰,不分勝負,乃誘兵之計耳,必有異謀。
不如暫退,再作良圖。
”正言間,忽報郭淮引一軍取洮水,斷了糧道。
維大驚,急令夏侯霸先退。
維自斷後。
陳泰分兵五路趕來。
維獨在五路總口,戰住魏兵。
泰勒兵上山,矢石如雨。
維急退到洮水之時,郭淮引兵殺來。
維引兵往來沖突。
魏兵阻其去路,密如鐵桶。
維奮死殺出,折兵大半,飛奔上陽平關來。
前面又一軍殺到;為首一員大将,縱馬橫刀而出。
那人生得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個黑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乃司馬懿長子骠騎将軍司馬師也。
維大怒曰:“孺子焉敢阻吾歸路!”拍馬挺槍,直來刺師。
師揮刀相迎。
隻三合,殺敗了司馬師,維脫身徑奔陽平關來。
城上人開門放入姜維。
司馬師也來搶關,兩邊伏弩齊發,一弩發十矢,乃武侯臨終時所遺“連弩”之法也。
正是:
難支此日三軍敗,獨賴當年十矢傳。
未知司馬師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