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輔國大将軍董厥,聞魏兵十餘路入境,乃引二萬兵守住劍閣;當日望塵頭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兵把住關口。
董厥自臨軍前視之,乃姜維、廖化、張翼也。
厥大喜,接入關上。
禮畢,哭訴後主黃皓之事。
維曰:“公勿憂慮。
若有維在,必不容魏來吞蜀也。
且守劍閣,徐圖退敵之計。
”厥曰:“此關雖然可守,争奈成都無人;倘為敵人所襲,大勢瓦解矣。
”維曰:“成都山險地峻,非可易取,不必憂也。
”正言間,忽報諸葛緒領兵殺至關下,維大怒,急引五千兵殺下關來,直撞入魏陣中,左沖右突,殺得諸葛緒大敗而走,退數十裡下寨。
魏軍死者無數。
蜀兵搶了許多馬匹器械。
維收兵回關。
卻說锺會離劍閣二十五裡下寨,諸葛緒自來伏罪。
會怒曰:“吾令汝守把陰平橋頭,以斷姜維歸路,如何失了;今又不得吾令,擅自進兵,以緻此敗!”緒曰:“維詭計多端,詐取雍州,緒恐雍州有失,引兵去救;維乘機走脫,緒因趕至關下,不想又為所敗。
”會大怒,叱令斬之。
監軍衛瓘曰:“緒雖有罪,乃鄧征西所督之人,不該将軍殺之。
恐傷和氣。
”會曰:“吾奉天子明诏,晉公鈞命,特來伐蜀,便是鄧艾有罪,亦當斬之。
”衆皆力勸。
會乃将諸葛緒用檻車載赴洛陽,任晉公發落;随将緒所領之兵,收在部下調遣。
有人報與鄧艾。
艾大怒曰:“吾與汝官品一般,吾久鎮邊疆,于國多勞,汝安敢妄自尊大耶!”子鄧忠勸曰:“‘小不忍則亂大謀’。
父親若與他不睦,必誤國家大事。
望且容忍之。
”艾從其言,然畢竟心中懷怒,乃引十數騎來見锺會。
會聞艾至,便問左右:“艾引多少軍來?”左右答曰:“隻有十數騎。
”會乃令帳上帳下列武士數百人。
艾下馬入見。
會接入帳禮畢。
艾見軍容甚肅,心中不安,乃以言挑之曰:“将軍得了漢中,乃朝廷大幸也,可定策早取劍閣。
”會曰:“将軍明見若何?”艾再三推稱無能。
會固問之。
艾答曰:“以愚意度之,可引一軍從陰平小路出漢中德陽亭,用奇兵徑取成都,姜維必撤兵來救,将軍乘虛就取劍閣,可獲全功。
”會大喜曰:“将軍此計甚妙!可即引兵去。
吾在此專候捷音。
”二人飲酒相别。
會回本帳與諸将曰:“人皆謂鄧艾有能,今日觀之,乃庸才耳!”衆問其故。
會曰:“陰平小路,皆高山峻嶺,若蜀以百餘人守其險要,斷其歸路,則鄧艾之兵皆餓死矣。
吾隻以正道而行,何愁蜀地不破乎!”遂置雲梯炮架,隻打劍閣關。
卻說鄧艾出轅門上馬,回顧從者曰:“锺會待吾若何?”從者曰:“觀其辭色,甚不以将軍之言為然,但以口強應而已。
”艾笑曰:“彼料我不能取成都,我偏欲取之!”回到本寨,師纂、鄧忠一班将士接問曰:“今日與鐘鎮西有何高論?”艾曰:“吾以實心告彼,彼以庸才視我。
彼今得漢中,以為莫大之功;若非吾屯沓中絆住姜維,彼安能成功耶!吾今若取了成都,勝取漢中矣!”當夜下令,盡拔寨望陰平小路進兵,離劍閣七百裡下寨。
有人報锺會,說:“鄧艾要去取成都了。
”會笑艾不智。
漂亮朋友
卻說鄧艾一面修密書遣使馳報司馬昭,一面聚諸将于帳下問曰:“吾今乘虛去取成都,與汝等立功名于不朽,汝等肯從乎?”諸将應曰:“願遵軍令,萬死不辭!”艾乃先令子鄧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執斧鑿器具,凡遇峻危之處,鑿山開路,搭造橋閣,以便行軍。
艾選兵三萬,各帶幹糧繩索進發。
約行百餘裡,選下三千兵,就彼紮寨;又行百餘裡,又選三千兵下寨。
是年十月自陰平進兵,至于巅崖峻谷之中,凡二十餘日,行七百餘裡,皆是無人之境。
魏兵沿途下了數十寨,隻剩下二千人馬。
前至一嶺,名摩天嶺。
馬不堪行,艾步行上嶺。
隻見鄧忠與開路壯士盡皆哭泣。
艾問其故。
忠告曰:“此嶺西背是峻壁巅崖,不能開鑿,虛廢前勞,因此哭泣。
”艾曰:“吾軍到此,已行了七百餘裡,過此便是江油,豈可複退?”乃喚諸軍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與汝等來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貴共之。
”衆皆應曰:“願從将軍之命。
”艾令先将軍器撺将下去,艾取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