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追憶似水年華 第一部 在斯萬家那邊(2)

首頁
    在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原作變樣以前臨摹刻制的那幅版畫)。

     ①于貝爾·羅貝(1733-1808):法國版畫家、油畫家。

    
②透納(1775-1851):英國畫家,是印象派的先驅者之一。

    
應該說,用送禮物來理解藝術,這種方法并不總能收到輝煌的功效。

    提香有一幅畫,畫的是威尼斯,據說背景是環礁湖,我從那幅畫上所得到的威尼斯印象,肯定不如照片所能給予我的印象準确。

    我的姨祖母倘若存心跟外祖母作對,開一份清單,一一列舉她送了多少把交椅給新婚夫妻或老夫老妻,那些椅子的最初受禮者是想日常使用的,可是椅子經不起坐者的體重,立刻散架垮掉,那麼這筆帳無人能算得清。

    然而我的外祖母認為太在乎家具結實的程度未免鼠目寸光,木器上明明還留有昔日的一點風采,一絲笑容,一種美的想象,怎能視而不見?那些木器雖說從我們已經不習慣的某個方面還符合某種需要,但就連這一點也能象一些老掉牙的成語那樣使她欣賞備至,我們卻隻能從中看到一種在我們現代語言中已經被習慣磨損得影迹莫辨的隐喻。

    外祖母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的那幾本喬治·桑的田園小說,恰恰就象一件舊家具那樣,裡面充滿了過時的短語,早已變成了形象化的說法,除了農村,别處已經聽不到還有人這麼說了。

    我的外祖母在一大堆書中偏偏選購這幾本,正等于她更樂于贊美一所有哥特式閣樓之類老式點綴的住宅,這些東西能使她心頭萌生一種自得其樂的情緒,使她生發思古的幽情,可以領她到往昔的歲月中去作一番不可能實現的漫遊。

     媽媽坐在我的床邊;她拿了一本《棄兒弗朗沙》。

    發紅的封面和莫名其妙的書名,在我的心目中,給弗朗沙平添一種明顯的個性*和神秘的魅力,我還從未讀過名副其實的小說。

    過去聽說喬治·桑是典型的小說家,僅憑這一點,就足以使我想象《棄兒弗朗沙》中一定有某種難以界定的、引人入勝的内容。

    用來煽起好奇之心或恻隐之情的叙述手段,某些令人不安和催人惆怅的表達方法,有點知識的讀者一眼就看出這些同别的許多小說一樣;可是在我眼裡,它們卻是感人肺腑的一種外觀,流露出《棄兒弗朗沙》所特有的本質。

    我并不把一本書看成一件有許多同類的事物,而把它們當作與衆不同的人,其存在的理由隻在于它自身。

    在書中那些日常事件中,司空見慣的情節裡,短而又短的字裡行間,我感到一種奇特的語調,别具一格的抑揚頓挫。

    故事在展開,我卻覺得晦澀費解,更何況我往往一連讀上幾頁,心裡都在想别的事。

    這樣分心的結果造成連貫情節的中間出現一段段接不上茬的空隙,再加上媽媽朗讀時凡描寫愛情的地方都略去不念,空隙更有增無已,所以磨坊姑娘與那小夥子之間各自的态度發生令人費解的變化,在我看來就好象打上了非常神秘的印記;其實,他們之間萌生的愛情得到了發展,足可解釋那些變化,我卻一廂情願地設想神秘的根源出自”棄兒”這個名稱。

    我不知道這個名稱的含義,隻覺得聽來受用;我不明白那個小夥子為什麼叫”棄兒”,這稱号給他披上了一層鮮豔、絢麗和迷人的色*彩。

     我的母親朗讀時固然常常不忠實于原文,可是她朗誦起來也着實令人欽佩。

    凡讀到感情真摯處,她不僅尊重原意,而且語氣樸實,聲音優雅而甜潤。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倘若有人(且不說什麼藝術品)引起她類似的愛憐或欽佩,她也能從自己的聲音、舉止和言談中,落落大方地避免某些東西,做到恭謙待人:為了不使曾經遭受喪子之痛的母親勾起往日的舊恨,她避開活潑的詞鋒;為了不使老人聯想到自己已屆風燭殘年,她不提節日和生日;為了不使年壯氣盛的學者感到興味索然,她不涉及婆婆媽媽的話題。

    她如此恭謙大度,實在令人感動。

    同樣,我的母親讀喬治·桑的散文,還能讀出字裡行間所要求的種種自然而然的溫情和豁達親切的意蘊。

    喬治·桑筆下充滿善良和高雅的情操,外祖母的教誨早已使媽媽學會把這兩種情操看作生活中的高尚品格(直到後來我才讓媽媽明白它們在文學作品中未必是高尚的品格),所以她朗讀時細心地從聲音中排除掉一切狹隘情緒和矯揉造作的腔調,以免妨礙感情的洪流湧進字裡行間。

    喬治·桑的字字句句好象是專為媽媽的聲音而寫的,甚至可以說完全同媽媽心心相印。

    為了恰如其分,媽媽找到了一種由衷的、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語氣;由它帶出行文,而句子本身并不能帶出語氣;多虧這種語調,她在朗讀中才使得動詞時态的生硬得到減弱,使得未完成過去時和簡單過去時在善中有柔、柔中含憂,并引導結束的上一句向開始的下一句過渡;這種過渡,有時急急匆匆,有時卻放慢節律,使數量不等的音節服從統一的節奏,給平淡無奇的行文注入持續連貫、情真意切的生氣。

     我的悲哀一俟平息,我便沉溺在媽媽伴我過夜的溫情之中。

    我知道如此夜晚不可再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