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路易十四時代的傑作聖馬丁門和聖德尼門與這些肮髒街區裡最新的建築屬于不同時期,那我會大吃一驚。
加布裡埃爾的建築隻有一次使我凝視良久,那時夜幕已經降臨,圓柱在月光下失去了物質感的輪廓,仿佛是紙闆,使我想到輕歌劇《俄耳浦斯遊地獄》④中的布景,使我第一次感受到美。
①法國詩人維尼(1797-1863)的詩《号角》。
②加布裡埃爾(1698-1782)著名建築師,此處所指的建築修建于十八世紀下半葉。
③工業大廈是為1855年博覽會修建的;特羅卡德羅宮是為1878年博覽會修建的,兩者皆已拆毀。
④作曲家奧芬巴赫的兩幕四場輕歌劇。
希爾貝特一直未回到香榭麗舍大街,而我需要看見她,因為,甚至她的面貌我也記不清了。
我們以一種探索的、焦慮的、苛求的态度去看我們所愛的人,我們等待那句使我們對第二天的約會抱有希望或不再抱希望的話語,而在這句話來到以前,我們或同時或輪流地想象歡樂和失望,正因為如此,當我們面對所愛的人時,我們的注意力戰戰兢兢,無法對她(他)獲得一個清晰的形象。
這是一種由各種感官同時進行的、但又僅僅是試圖通過視力來認識視力以外的東西的活動,它對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千種形式、味道和運動也許過于寬容。
的确,當我們不愛某人時,我們往往使她(他)靜止。
我們所珍愛的模特兒時時在動。
我們的記憶中永遠隻有拍壞了的照片。
我的确忘記了希爾貝特的面貌,除了她向我舒展笑顔的那神奇的瞬間–因為我隻記得她的微笑。
既然見不到那張親愛的面孔,我便極力回憶,但也枉然,我惱怒地找到兩張無用而驚人的面孔,它們精确之極地刻在我的記憶中:管木馬的男人和賣麥芽糖的女販。
一個人失去了親愛者,連在夢中也永遠見不到她(他),卻接連不斷地夢見那麼多讨厭鬼,更覺氣惱,因為清醒時看見他們就已經難以容忍了。
既然沒有能力描繪痛苦思念的對象,人們便譴責自己不感覺痛苦。
我也如此,既然我想不起希爾貝特的面貌,我幾乎相信我忘記了有她這個人,我不再愛她。
她終于回來了,幾乎天天和我一起玩。
我每天都希望明天能獲得–從她那裡獲得–新東西。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的愛情在日日更新。
但突然又有一件事改變了每日下午兩點鐘我的愛情方式。
是斯萬先生發現了我寫給他女兒的信,還是希爾貝特為了讓我多加提防才将早已存在的情況告訴我呢?有一次,我對她說我十分欽佩她的雙親,她露出一種含糊的、有保留的、秘密的神氣–在談到她該做什麼、買什麼、拜訪什麼人時,她常常是這種神氣–突然說:”你知道,他們可看不上你!”然後像滑溜溜的水精一樣(這是她的習慣)大笑起來。
她的笑聲往往與話語極不協調,象音樂一樣在另一平面勾畫出另一個看不見的表層。
斯萬先生和夫人沒有要求希爾貝特不再和我玩耍,但他們希望–她認為–這件事根本沒有發生。
他們不喜歡她和我來往,認為我品德不高尚,對他們的女兒隻能産生壞影響。
斯萬認為我屬于那類厚顔無恥的青年。
在他的概念中,這種人憎惡自己所愛戀的少女的父母;雖然當面大獻殷勤,背後卻和她一起嘲笑他們,慫恿她将他們的話當耳邊風,而等少女到手以後,甚至不許再與父母見面。
與此種形象(最可鄙的人也決不會這樣看待自己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心中的感情。
我對斯萬充滿了強烈的感情,我相信,如果他稍有覺察,定會懊悔對我判斷失誤,仿佛這是一樁錯案!我大着膽子将我對他的這番感情寫進一封長信,請希爾貝特轉交給他。
她答應了。
可是,唉!出我意料,他竟以為我是一個更大的僞君子。
我在十六頁信紙中如此真實描述的感情竟受到他的懷疑。
我那封熱情而真誠的信,如同我對德·諾布瓦先生所講的熱情而真誠的話一樣,毫無效果。
第二天,希爾貝特将我領到小徑上一大叢月桂樹後面,那裡很僻靜,我們每人挑一張椅子坐下,她告訴我她父親看信時聳肩說:”這一切毫無意義,反而證明我看得準。
”我自信動機純潔、心地善良,因此更為惱怒。
我的話居然未觸及斯萬的荒謬錯誤的一根毫毛!他當然是錯誤的、我深信不疑。
既然我對自己的慷慨感情的某些不容置疑的特點作了如此精确的描述,而斯萬仍然不能立即根據這些特點來辨認我的感情并請求我寬恕他的錯誤,那麼一定是因為他本人從未體驗過如此崇高的感情,所以也無法理解别人會有這種感情。
也許僅僅因為斯萬知道慷慨隻是我們自私的感情在未被分類定名以前所經常采取的内部形式,也許他認為我對他的好感隻是我對希爾貝特的愛情的簡單效果(及熱情的肯定),而我将來的一切行為将不可避免地取決于這個愛情,而不取決于由此派生的、我對他的崇拜。
我不可能同意他的預言,因為我還不能将我的愛情與自我分開,還不能從實驗的角度估計後果。
我灰心失望。
我得離開希爾貝特片刻,因為弗朗索瓦絲在叫我。
我得陪她去那間帶有綠色*金屬網紗的小亭,它很像廢置不用的、老巴黎征收入市稅的哨亭,不久以前在它的内部修設了英國人稱作的盥洗室,而法國人一知半解地追求英國時髦,稱它為”瓦泰爾克洛澤”①。
我在門廊裡等待弗朗索瓦絲,潮濕而陳舊的牆壁散發出清涼的黴味,使我立刻将希爾貝特轉達的斯萬的話所帶來的憂慮抛在腦後,并使我充滿了樂趣,這不是那種使我們更不穩定的,難以被我們挽留和駕馭的樂趣,而是一種相反的、我可以信賴的、牢固的樂趣,它美妙、溫靜、包含豐富而恒久的真實,它未被說明,但确鑿無疑。
我真希望像往日去蓋爾芒特那兒去散步一樣,努力探求這種強烈感受的魅力,一動不動地呆在那裡去審詢這古老的氣息,它邀請我深入它未揭示的真實之中,而不要我享受它附加給我的樂趣。
可就在此刻,小亭子的老闆娘,一位滿臉脂粉、戴着紅棕色*假發的老婦對我說話了。
弗朗索瓦絲說她”家庭蠻不錯”,因為她的女兒嫁給了弗朗索瓦絲所稱作的”富家子弟”,他與工人有天壤之别,正如聖西門認為公爵與”出身下層”的人有天壤之别一樣。
當然,這位老闆娘在幹這一行以前大概命運多舛,但弗朗索瓦絲肯定說她是侯爵夫人,屬于聖費雷奧家族。
這位侯爵夫人叫我别呆在涼處,甚至為我打開一扇門說:”您不想進去?這間很幹淨。
不用給錢。
”她這樣做也許是和古阿施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