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追憶似水年華 第二部 在少女們身旁(10)

首頁
    之中,所說的那件事也是非常緊要的。

    任何一個有些高傲的人,剛剛奪走了他緊緊攀住的最後的希望,拒絕給他幫忙,從他嘴上也會首先冒出這句話來,這時便是令人傷心的話,也是悲劇性*的一句話了:”啊,好吧,這完全無關緊要,我另作安排吧!”這完全無關緊要地向他推去的”另作安排”,有時竟會是自殺。

     ①《StonesofVenice》為拉斯金的作品,共三卷,第一卷于1851年,第二、三卷于1853年均在倫敦出版。

    但直到1874年再版本及1881年的縮寫本,這部著作才打響。

    1900年春普氏遊覽威尼斯的聖馬可時,手裡就捧着這本書。

    縮寫本于1906年由瑪蒂爾德·克雷默譯成法文,書名為《威尼斯的石頭》,此處布洛克出于無知,将Venice”(威尼斯)說成”Venaice”(威耐斯)。

    
②普氏極喜歡拉斯金的著作,這裡,布洛克的話怎樣刺激了他,諸位可以想見。

    
此後布洛克對我說了一些非常熱情的話。

    他肯定希望對我非常客氣,可親。

    可是,他問我:”你與德·聖盧-昂-布雷交往甚密,是想把自己擡高到貴族嗎?–那貴族階層與其餘的人是差不多的,你太幼稚了。

    你可能正處在趕時髦的狂熱之中。

    告訴我,你是不是時髦青年?是,對不對?” 他這樣說。

    并不是因為他想對我客氣這種願望突然改變了,而是他的缺點正是人們用很不正确的法語稱之為的”沒有受過良好教育”。

    他自己對這個缺點無所察覺,更不會認為别人會因此而不快或反感。

     在人類中,人人具有的品德,與每個人特有的衆多的缺點相比,其比例并不更大。

    顯然,”世界上最普遍的事物”,并不是良知,而是善良。

    在最遙遠偏僻的角落裡,人們會驚異地有到善良這朵花自動開放,猶如在幽靜的山谷中開放着一朵麗春花。

    這朵花與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麗春花無異,但它從未見過其它的麗春花,隻見識過有時叫它那孤獨的小紅帽顫抖不已的狂風。

    即使這種善良因利害關系而變成癱瘓,表現不出來,它依然存在。

    每當沒有任何自私的動機妨礙它發揮的時候,例如讀一本小說或一份報紙的時候,這種善良便會大放光華,向弱者、向正義者、向妥迫害的人而去,甚至在一生之中殺過人,但作為長篇連載小說的愛好者,他的心仍然根軟的這種人心中,也是如此。

     與美德令人佩服的情形相似,缺點的多種多樣也令人歎為觀止。

    最完美無缺的人也有某個缺點使人不快或令人着惱。

    某一個人智力超群,高瞻遠矚,從不說任何人的壞話,但是,你親自交給他請他轉交的最重要信件,他卻放在自己口袋裡忘了交,後來又叫你誤了一次重要的約會,而且也不微笑着向你道歉,因為他一向以自己從不知道時間是幾點鐘為榮。

    另外一個人思想細膩,性*情溫柔,待人接物高雅,關于你本人,從來隻說會叫你高興的話,但是你感覺到他對有些事閉口不談,将某些事埋在心底,各種各樣的事在他心裡悶着發酵。

    他見到你很高興,他們這高興看得那麼寶貴,甯願叫你累死,也不離開你。

    第三位更誠懇一些,但是,當你說自己健康狀況不佳而未能前去看望他請他原諒時,他把誠懇推進到非叫你知道,有人見你去戲院了,人家覺得你臉色*很好不可。

    或者非叫你知道他并未完全受益于你為他進行的斡旋,再說已經有另外三個人主動提出為他進行活動,所以他對你也隻是稍加感恩而已。

    在這兩種情況下,前面那位朋友可能裝作不知道你上戲院去了,裝作不知道别人也能給他幫這樣的忙。

    至于這最後一位朋友,他感到需要向什麼人反複地說或者揭示出可能最令你反感的事,對自己的直爽感到十分得意,而且拼命對你說:”我就是這樣。

    ” 有的人則以他們過于好奇或絕對沒有好奇心來叫你着惱。

    你可以對他們談到最為轟動的重大事件,而他們完全不知所雲。

    有的人等幾個月才給你回信,如果你的信是關于你自己的一件事而與他們無關的話。

    或者,他們對你說,要來問你什麼事。

    你怕錯過了他們的來訪一直不敢出門,他們卻并不前來,叫你等上幾個星期,因為他們沒有收到你的回信(而他們的來信根本沒有要求你回信),以為他們惹你不高興了。

    某些人高起興來,想來看你,他們隻顧自己願意而不顧你願意不願意,口惹懸河,不給你留下插嘴的地方,也不管你有什麼緊急的事情要做。

    可是,若是他們感到時間長了,累了,或者心情不好,你就引不出他們一句話來,任憑你怎麼使勁,他們用無精打采來對付你,再也不肯回答你的話,甚至不肯用一個字來回答,就像沒聽見你說的話一樣。

     我們的每個朋友都有自己的缺點,為了能繼續喜歡他,我們不得不尋些東西來自我安慰–想到他的才華,他的善良,他的溫柔–或者更正确地說,将我們的好意充分發揮出來,對他們的缺點視若罔聞。

    可惜,我們這樣好心對我們朋友的缺點極力做到視而不見,總是敵不過他的極力放縱,因為他看不見自己的缺點,或者以為别人看不見。

    讨人嫌這種危險主要來自難以評價不顯眼的或未被察覺的事,所以出于謹慎,至少應該從不談論自己。

    可以肯定地說,在這個題目上,别人的看法與我們自己的看法永遠不會一緻。

    人們參觀一幢外表平平的房屋,裡面不論是珍寶滿室,還是遍地皆是盜賊用的撬門鐵捧或死屍,發現了别人真正的生活,那表面天地之下的真天地時,都會感到同樣的驚異。

    借助于每個人對我們說的話,我們對自己形成了一個印象。

    通過他們在背後就我們發表的言詞,我們得知他們對我們和我們的生活懷有怎樣完全不同的形象時,我們的驚異不會比上述情形更小。

    因此,我們每次談論過自己以後,都可似确信,我們說的那些無害而謹慎的話語,被人表面上彬彬有禮并虛僞地表示贊同聽了去以後,會叫他們作出最叫人惱怒或最令人快樂的評論,一言以蔽之,是最不利的評論。

    至少我們對自己的想法和我們的話語之間不成比例,也很會激怒别人。

    這樣的不成比例,一般總是使人們就自己所說的話顯得非常可笑,就像那些冒牌音樂愛好者,雖然作出極其贊賞的樣子,但是他們叫我們聽到的話語并不能說明他們的贊賞。

    他們一面用有力的指手畫腳和一副贊賞備至的表情來補償那含糊不清、喃喃低語的不足,同時又感到需要哼一首他們喜愛的曲調。

     除了談自己和談自己缺點這個壞習慣之外,還要加上另外一個與此結成一體的壞習慣,那就是揭露别人身上的某個缺點,恰恰自己也有這同一缺點。

    人們總是談論這些缺點,似乎是一種談論自己的方式,實際上是用拐彎抹角的方式,把承認自己的快樂與寬恕自己的快樂結合在一起。

     此外,似乎我們的注意力總是被吸引到構成我們自己特點的東西上去,與别人身上的其它東西相比,更容易發現這些東西。

    一個近視眼談論别人時會說:”他眼睛幾乎睜不開。

    ”一個肺結核患者對一個最健壯的人肺部是否完好總有疑問;一個很不愛清潔的人總說别人不洗澡;一個嗅覺不靈敏的人總認為别人身上有味道;一個丈夫,自己老婆作風不正,會到處看到老婆作風不正的丈夫;一個舉止輕浮的女人到處都看到舉止輕浮的女人;一個追求時髦的青年,到處看到時髦青年。

    每種毛病,也像每種職業一樣,要求一種專門知識,并不斷發展這種專門知識。

    将這些知識賣弄一下,并不令人惱火。

    性*欲倒錯的人發現性*欲倒錯的人,一位裁縫應邀到了社交場合,他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