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追憶似水年華 第二部 在少女們身旁(11)

首頁
    胡子以來,與他的叔祖父十分相像,他的胡子也是短而卷曲,微微發藍的。

     ①據聖經·舊約,米煞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派管理巴比倫事務的三個人之一。

    
②此處的”他”,系指貝戈特。

    
“怎麼,你是德·馬桑特侯爵的兒子?我與他很熟,”納西姆·貝爾納先生對聖盧說。

     我想,他所說的”熟”,那意思與老布洛克說他認識貝戈特是一個意思,就是說,見過。

     但是他又加了一句:”你的父親是我的一位好朋友。

    ” 這時小布洛克已經滿面绯紅,他的父親看樣子深深不快,各位布洛克小姐掩口而笑。

    這是因為納西姆·貝爾納先生喜歡吹噓,已經養成了不斷說謊話的習慣。

    布洛克先生及其子女也有這種愛好。

    例如,出門旅行,住在旅館裡,納西姆·貝爾納先生待所有的人都聚集在餐廳裡,正吃午飯的中間,要他的貼身男仆将所有的報紙送到餐廳裡來,好叫人看清楚他是帶着貼身仆人出門旅行的。

    老布洛克有條件的話,也會這樣做。

    對于他在旅館裡交上的朋友,這位叔父說自己是參議員,這個嗎,他的侄子可永遠不會這麼幹。

    他可以肯定人家有一天會知道這個頭銜是假冒的,但是這也無濟于事,他在當時無法抵制要把這個頭銜授予自己的那種需要。

     布洛克先生對他叔父的謊言和這些謊言給他惹來的麻煩深以為苦。

     “你們别在意,他特别好吹牛!他低聲對聖盧說。

    這麼一說,聖盧倒更有興趣了,因為他對說謊者的心理活動非常想知道個究竟。

     “雅典娜稱伊塔克人是最會說謊的人,他比伊塔克人還要厲害,”我們的夥伴布洛克又補充了一句。

    ① “啊呀!這可真是!”納西姆·貝爾納大叫道,”我怎麼會料到和我朋友的兒子一起進晚餐呢!在巴黎,我家裡,有一張你父親的照片,還有多少他的信!他一直叫我’我的叔父’,從來不知道為什麼。

    他是個風度迷人、神采奕奕的人!我還記得在尼斯,在我家的一次晚宴,那天有薩杜,拉比什,奧吉埃……” “莫裡哀,拉辛,高乃依,”老布洛克冷嘲熱諷地說下去。

    他的兒子繼續完成這一串例舉,又加上了”普魯塔克,米南遮,②迦梨陀婆③。

    ” ①布洛克在此賣弄自己的學識,他指的是《奧德修斯本記》第十三章,奧德修斯剛到伊塔克,在那裡遇到一個收人盤問他的身分,奧德修斯對牧人存有戒心,就說了謊,然而這牧人正是雅典娜所扮,她責備奧德修斯不說真話。

    
②米南遮(約公元前342-292年)是雅典喜劇家。

    
③迦梨陀娑(公元前4-5世紀),印度詩人,《沙恭達羅》的作者,此書于19世紀譯成法文。

    
納西姆·貝爾特先生自尊心受傷,故事戛然而止。

    這位禁欲主義者自我剝奪了一項極大的快樂,直到晚宴結束,沒有再開口說一句話。

     “戴鋼盔的聖盧,”布洛克說,”這鴨子大腿很肥,著名的家禽獻祭者又在上面灑滿了祭奠的紅酒,來,再吃點!” 一般來說,老布洛克先生為兒子一個傑出的夥伴,抛出了關于魯弗斯·以色*列爵士及其他人的故事以後,感到兒子已經感激涕零,便自行撤退,以便不要在”中學生”面前”破壞自己的形象”。

    不過,如果有什麼特别重大的理由,例如他的兒子通過了考試,布洛克先生便會在慣常的轶事系列之上增加一個諷刺性*的感想。

     這個節目,更确切地說,他是保留給自己的私人朋友的。

    小布洛克見到父親為自己的朋友表演這個節目,為此而感到極度驕傲。

    隻聽得老布洛克說:”zheng府簡直不可原諒,竟然沒有征求戈克蘭先生①的意見!戈克蘭先生已經告知,他對此極為不滿。

    ”(布洛克先生自吹是反動分子,非常看不起戲子。

    ) 老布洛克為了表示自己對兒子的兩個”拉巴登絲”②鄭重其事到底,吩咐送上香槟酒來,并且馬馬虎虎地宣布,為了”招待”我們,他已經為一個喜劇劇團當晚在遊樂場的演出訂了一個樓下前排座。

    聽到這話,各位布洛克小姐和她們的哥哥滿面紅光,這簡直太出他們意料了!老布洛克為未能搞到包廂而遺憾。

    所有的包廂全讓人租去了。

    再說,他經常光顧包廂,坐樓下前排更舒服。

    隻是,如果說兒子的缺點,即他的兒子以為别人看不見的東西是粗俗的話,父親的缺點則是吝啬。

    他稱之為的香槟酒,是他叫人用一個水瓶給大家斟的一種小汽酒;他稱為樓下前排座的,實際上是正廳後座,票價較之便宜一半。

    他象相信奇迹一般堅信通過神祗的幹預,不論在餐桌上,還是在劇場裡(實際上所有的包廂都空着),人們都發現不了差異。

     ①波努阿·貢斯點·戈克蘭(1841-1909),為法蘭西喜劇院極有威望的演員之一。

    1897年,他成功地上演了愛德蒙·羅斯當的《西拉諾·德·貝日哈克》一劇。

    
②暗指拉比什的喜劇《魯西納街公案》(1857)。

    該劇叙述拉巴登絲寄宿學校兩個同學所碰到的倒黴事。

    此處”拉巴登絲”成了”老同學”的代名詞。

    
布洛克先生讓我們将嘴唇在平酒杯–他的兒子以”坡深且陡的火山口”這個名稱來形容這酒杯–内浸了一下之後,又讓我們欣賞一幅畫。

    他是那麼喜歡這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