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詩句。
請允許我毫不阿谀奉承地告知于您,據說在希臘悲劇中這合唱隊尚可應付,但在法國,此乃地地道道之創舉。
何況您的天才如此精雕細刻,如此敏稅,如此迷人,如此細膩,如此高尚,已達爐火純青地步,本人向您緻賀。
阿達莉,若阿德等人物,您之對手高乃依均無法超出其右。
性*格粗犷,情節簡單、有力。
此悲劇并不以情愛為機關,我向您緻以真誠贊美。
最有名的格言亦非永遠最正确。
我向您引證的例子便是;
對這一激*情動人的描繪,
是打動人心的最可靠之路②。
①法國以二十分為滿分。
②布瓦洛:《詩藝》,第三章。
您表明您的合唱隊所洋溢的宗教情感并非無法打動人心。
廣大觀衆會暈頭轉向,真正的行家則會給您以公正評價。
謹緻衷心祝賀并緻崇高敬意。
追憶似水年華
阿爾貝蒂娜朗讀過程中,雙眸不斷閃動,熠熠生輝:”真要叫人相信,她這是從什麼地方抄來的,”念完以後,她大叫起來,”我從不相信希塞爾能下出這樣的蛋來!還有她引的詩句!她是到什麼地方去偷來的呢?”
接着,阿爾貝蒂娜欽佩的對象換了,這是真的,但是她的佩服之情有增無減。
在安德烈談話整個過程中,她眼睛一直瞪得大大的,贊佩之情不停地叫她”眼睛瞪得要掉下來”。
安德烈年齡最長,本事也最大,别人要聽聽她的意見。
她首先帶着某種諷刺口吻談到希塞爾的作業,繼之,又用難以掩飾真正嚴肅的輕佻表情,以自已的方式重寫了那封信。
“還算是不錯,”她對阿爾貝蒂娜說,”不過,如果我處在你的地位,人家給我也出這個題目–這是有可能發生的,因為經常出這道題–我就不這麼做。
我怎麼做呢?首先,如果我是希塞爾,我可不那麼一下子就沖動起來,我首先在另外一張紙上列出我的提綱。
第一行,提出問題,展開主題;然後,要放在發揮部份的大概意思;最後,評價,文體,結論。
這樣,從要目一看,就知道思路如何。
蒂蒂娜①,主題剛一展開,或者你更喜歡,既然這是一封信,可以說一入題,希塞爾就幹了蠢事。
索福克勒斯給一個十七世紀的人寫信,他不應該寫:’親愛的朋友’。
”
①阿爾貝蒂娜的愛稱。
“确實,她本應該叫索福克勒斯說:’親愛的拉辛’,”阿爾貝蒂娜充滿激*情地大叫起來,”這樣就好多了。
”
“不對,”安德烈用有點諷刺嘲笑的口吻回答道,”她應該寫:’先生’。
同樣,結尾的地方,她本應找到諸如,’先生(最多是”親愛的先生”),恕我直表敬意,臣仆謹拜’這一類的字眼。
另一方面,希塞爾說在《阿述莉》中合唱隊是創舉。
她把《愛絲苔爾》忘了,還有兩出不太著名的悲劇,今年教師正好分析了這兩部悲劇。
所以,隻要提到這兩部悲劇,這是老師喜愛的話題,就可以确有把握考取。
這兩部戲是羅貝·加尼埃的《猶太女人》和蒙克萊斯基安的《饒命》①。
”安德烈道出這兩個戲名,掩飾不住善意的比别人高出一頭的情感,這種感情通過微微一笑表現出來,且是優美動人的一笑。
阿爾貝蒂娜再也忍不住了。
①古希臘悲劇詩人的作品,例如索福克勒斯、歐裡庇德斯的劇本(劇中均有合唱隊),于十六世紀上半葉相繼譯成法文。
1553年,艾提安·若代爾創作了《被俘的克麗歐巴特爾》,開法國帶合唱隊的悲劇先河。
羅貝·加尼埃及蒙克萊斯基安走的是同一路子。
這兩個劇本與《愛絲苔爾》為同一題材:猶太人的痛苦遭遇。
羅貝·加尼埃(1544-1590)于1583年寫成《猶太女人》,是一個複仇故事。
蒙克萊斯基安(1575-1621)的劇本《饒命》于1601年寫成,情節與《愛絲苔爾》十分相近。
“安德烈,你太棒了,”她大叫起來,”你得把這兩個戲名給我寫下來。
你信不信?我若是碰上這道題,那該多走運!甚至口試碰到了,我也要立刻談起這兩個戲,那一定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此後,每次阿爾貝蒂娜要求安德烈再給她說一遍這兩個戲的戲名,好把它記下來的時候,這位學識淵博的朋友都聲稱已經忘了,從來沒有再告訴她。
“其次,”安德烈接着說下去,口氣裡對于比她更幼稚的夥伴有一種難以察覺的蔑視,但仍為自己能叫别人佩服而興高采烈,而且對自己怎麼寫這篇作文的重視,超出她希望别人對此予以的重視,”冥府中的索福克勒斯應該很熟悉情況。
他應該知道《阿達莉》是在太陽王①和幾位得天獨厚的朝臣面前演出的②,并不是給廣大觀衆演出。
希塞爾就此而言的行家贊美倒一點不錯,不過,似乎還可以再補充一些。
索福克勒斯已成不朽,很可以具有預言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