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追憶似水年華 第三部 蓋爾芒特家那邊(4)

首頁
    帶,沿山而行,你可以預言,部隊的行軍必定象雪崩那樣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 ①拉納(1769-1809),法國元帥,跟随拿破侖南征北戰,深受器重。

    
“現在你又否定你剛才談到的指揮官的選擇自由,否定敵軍對指揮官的作戰方案可能有的預見性*了。

    ” “絕對不是!你一定還記得我同你在巴爾貝克讀過的那本哲學書吧,可能的世界比真實的世界豐富多彩。

    嗳!這又回到軍事藝術上來了。

    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有四種方案擺在一個将領面前,他可以作出選擇,就象一種疾病可能會出現幾個病程,醫生必須早就料到一樣。

    這裡,人的能力高低強弱是決定局勢的新因素。

    何以見得?比如說,一些不太重要的因素(如要達到的次要目的,或時間緊迫,或兵力不足,或後勤供應困難)迫使将領在四個方案中選擇了第一方案,盡管這一方案不如其他的理想,然而代價比較小,見效比較快,戰區比較富裕,能保障部隊的後勤供應。

    他起初實施第一對案。

    敵人開始不摸頭腦,但很快就會識破他的意圖。

    由于敵人阻力太大,他可能不成功–我把這叫做人的能力薄弱造成的偶然性*。

    于是他放棄第一方案,試行第二、第三或第四方案。

    可是,他也可能佯裝試行第一方案–這就是我所說的人的高明–以便牽制敵人的兵力,而在敵人以為不可能挨打的地方對他突然襲擊。

    烏爾姆戰役就是這樣,奧地利将軍馬克在西邊等候敵人,不料敵人卻從他以為太平無事的北邊把他重重包圍。

    我舉這個例子也許不很恰當。

    烏爾姆戰役是包圍戰中較好的戰例,将來還可能發生類似的戰役,因為它不僅是将軍們效法的典範,而且可以說是一種必要的方式(尤其是一種”必要”的方式,這樣就可以有所選擇,也可以多樣化),一種結晶的形式。

    然而這一切都無關緊要,因為這些條條框框畢竟是人為的。

    還是回到我們的哲學書上來吧,它就好比是理論原則,或者說科學規律,現實與它基本相符,但是,你回想一下偉大的數學家普恩加來①,他就不說數學百分之百的精确。

    至于我前面給你講的軍事條令,它們畢竟不那麼重要,況且經常會有變化。

    就拿我們這些騎兵來說,我們正在搞一八九五年軍事演習,可以說它過時了,因為它建立在陳舊的過時的理論基礎之上,認為騎兵的戰鬥作用僅在于向敵人發起沖鋒,給敵人造成精神上的恐懼。

    但是我們團裡最聰明的教官,騎兵部隊的精華,尤其是我給你講過的那個少校,他們的看法恰恰相反,認為勝負取決于一場真正的混戰,敵我雙方刀劍相對,誰堅持到底誰就勝利,不僅指精神上的勝利,指造成對方心理恐懼,而且指物質上的勝利。

    ” “聖盧言之有理,說不定下次軍事演習就可以看到這種發展的迹象了,”我的鄰座說。

     ①普恩加來(1854-1912),法國數學家。

    
“你能贊同我的觀點,我感到很高興,因為你的意見似乎比我的更能引起我朋友的興趣,”聖盧笑着說。

    或許因為他的同事和我之間開始産生的好感使他有點不快,也可能因為他正式看到了這種好感,認為有必要予以确認。

    ”我剛才也許貶低了條令的作用。

    條令不斷在變化,這是肯定的。

    但目前它們仍然左右着軍事局面、作戰計劃和部隊集結的方案。

    倘若它們反映了一種錯誤的戰略觀念,就可能成為失敗的基本原因,這一切對你似乎太專門了。

    ”他對我說。

    ”你好好想一想,最能加速戰争藝術發展的,說到底還是戰争本身。

    在一次戰役中,如果曆時較久,我們将看到交戰的一方會借鑒另一方的成敗來改進自己的方法,而敵方也會得到提高。

    但這已經成為曆史。

    現在炮兵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未來的戰争–如果還有戰争的話–将是速決戰,人們還沒來得及汲取教訓,和平就已經恢複了。

    ” “你别太敏感了,”我對聖盧說,這是回擊他前面所說的話。

    ”我聽你講話可專心緻志呢!” “如果你不再生氣,如果你還允許的話,”聖盧的朋友又說,”我想對你剛才講的作一點補充。

    戰役的模仿和雷同不隻是和指揮官的思想有關,指揮官的判斷錯誤(如對敵人的力量估計不足)也可能使他要求部隊作出重大的犧牲,有些部隊以一種極其崇高的忘我精神作出了這種犧牲,因而他們也就起到了某次戰役中某個部隊的作用,在曆史上會作為戰例被人們交替引用。

    就拿一八七○年來說,普魯士的先頭部隊在聖普裡瓦①,土耳其人②在維桑堡③和弗勒施維雷爾④就是這種情況。

    ” ①法國地名,1870年8月18日普魯士第一、第二軍團在這裡攻擊法軍;使法軍潰退。

    
②這裡的土耳其人指舊時在法國軍隊中當步兵的阿爾及利亞人,因為1830年以前,阿爾及利亞一直是土耳其的殖民地。

    
③法國地名。

    維桑堡戰役揭開了1870到1871年普法戰争的序幕,普軍在這裡突然襲擊法軍,法軍被迫撤退。

    
④法國地名。

    維桑堡一戰,法軍慘敗,繼而集中在弗勒施維雷爾,但又被普軍戰敗。

    這次失敗導緻敵軍占領阿爾薩斯。

    
“啊!交替引用,太确切了!妙極了!你很聰明,”聖盧說。

     聖盧的朋友列舉的這幾個戰例我不是不感興趣,每當有人象這樣通過個别向我闡述一般時,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的。

    然而,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指揮官的才能。

    我很想了解指揮官的才能指的是什麼,在特定的條件下為什麼沒有才華的指揮官會抵擋不住敵兵,而才華出衆的指揮官卻能扭轉危局,克敵制勝。

    按照聖盧的說法,這是很可能的,拿破侖就曾好幾次反敗為勝。

    我想弄懂什麼叫軍事才能,因此我要他們在我知道名字的将軍之間作一個比較,告訴我誰最有指揮官的氣質和戰術家的天資。

    我知道這會讓我的新朋友感到厭煩,但他們至少沒有流露出來,而是不倦地、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