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可我準能巧妙地套出他的心裡話。
”
“此外,”德·康布爾梅夫人繼續說,”我讨厭落日,那是浪漫玩藝兒,戲劇色*彩太濃。
正因為如此,我才厭惡我婆婆的住宅,讨厭那些南方的草木。
您到時候瞧吧,那簡直象是個蒙特卡洛的花園。
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更喜歡您這邊。
這邊比較幽暗,也比較真實;那邊有一條小徑,路上望不到大海。
碰到下雨天,遍地泥濘,糟糕透了。
就象在威尼斯,我不喜歡大運河;我覺得天下再也沒有比小河流水更讓人心醉的了。
再說,這是個環境問題。
”
“可是,”我感到恢複普桑在德·康布爾梅夫人心目中的地位,唯一的辦法就是告訴她普桑又風行起來了,于是對她說:”德加先生斷言世上再也沒有見過比普桑·德·尚迪伊的畫更美的了。
””是嗎?我對德·尚迪伊的畫不是内行,”德·康布爾梅夫人回答我說,她并不想持與德加相反的觀點。
”可我可以說他在盧浮宮展出的那些畫,全是失敗之作。
””對那些畫,德加也極為贊賞。
””得讓我再看看那些畫。
時間久了,腦子裡印象不深了。
”她沉默片刻後,回答我說,仿佛她不久肯定就要贊賞普桑,而此觀點的改變不該取決于我剛剛告訴她的這一消息,而應該立足于她打算對盧浮宮收藏的普桑的畫進行一番嚴格的、此次屬于結論性*的補充鑒别,以便最後有資格修正自己的看法。
雖然她尚未對普桑表示贊賞,但話題已被延至下次再讨論,可見這已是退縮的開端,我沒有得寸進尺,為避免無休止地折磨她,我對她婆婆說人們總向我贊歎費代納的花卉如何如何美。
她口吻謙遜,談起了她房後本堂神甫的那個小巧玲珑的花園,清晨,她身著晨衣,推門步入花園,給孔雀喂食,尋覓生下的蛋兒,采摘百日草花或玫瑰花,用來給奶油蛋或油炸菜肴的四周點綴成一道花栅,放置在狹長的桌布上,令人想起花園裡的通幽曲徑。
”确實,我們有的是玫瑰花,”她對我說,”我們家的玫瑰花圃靠住宅都有點兒太近了,有些天不那麼叫人頭暈。
”我朝她媳婦轉過身子,為滿足她現代派的情趣,對她說道:”真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普萊雅斯》,那玫瑰花香飄至樓座。
樂曲中彌漫的芳香是那麼濃烈,我本來就對花粉和玫瑰過敏,每當我聽到這場戲,就嗆得我直打噴嚏。
”
“《普萊雅斯》,多麼偉大的傑作!”德·康布爾梅夫人高聲贊歎,”我對它如癡如醉。
”說罷,她向我靠近,手舞足蹈,俨然一位野女人想對我大獻媚态,舞弄着十指,想捕捉住臆想中的音符,并哼起什麼玩藝兒來,我猜想恐怕就是她想象的普萊雅斯告别的那段唱吧,她一直往下唱,感情始終那麼熱烈奔放,仿佛此時此刻,德·康布爾梅夫人勾起了我對這場戲的回憶,這舉足輕重,或許更是為了向我顯示她對此記憶猶新。
”我覺得這都劇比《巴西法爾》還更美,”她又添了一句,”因為《巴西法爾》中,極為精彩的美妙樂章交織着某種朦朦胧胧的旋律性*短句,正因為是旋律性*的,所以過時了。
”我轉而對老太太說:”我知道您是位偉大的音樂家,夫人,我多麼希望聽聽您的高見。
”德·康布爾梅-勒格朗丹夫人看着大海,故意避開對話。
她認為婆婆喜愛的并非音樂,婆婆那受到普遍贊譽、事實上也出類拔萃的音樂才華,依她看隻不過是所謂的才華而已,是毫無實際意義的賣弄技巧。
确實,肖邦的弟子就她一人還活在人世了,她有充足的理由斷言,通過她,大師的演奏技巧及”情感”隻傳達給了德·康布爾梅夫人;可是,對勒格朗丹的妹妹來說,演奏酷似肖邦,這遠不成其為一種證據,因為她本人最蔑視的莫過于這位波蘭音樂家了。
”噢!它們飛起來了。
”阿爾貝蒂娜向我指着海鷗,大聲嚷叫,海鷗一時擺脫了它們花的隐蔽身份。
一齊沖太陽飛去。
”它們的巨翼阻礙了它們飛行。
”德·康布爾梅夫人說道,顯然把海鷗與信天翁混為一談了。
”我十分喜愛它們,我在阿姆斯特丹常見到海鷗。
”阿爾貝蒂娜說,”它們對大海的氣味感覺靈敏,甚至透過街上的路石都聞得出來。
””啊!您去過荷蘭,您熟悉弗美爾家族嗎?”德·康布爾梅夫人沖動地問道,那腔調仿佛在問:”你熟悉蓋爾芒特家族嗎?”因為附庸風雅,往往是換了對象而不換腔調。
阿爾貝蒂娜說不認識:她準以為那些人還健在。
可表面沒有流露出來。
”我要是為您彈奏音樂,将非常高興。
”德·康布爾梅夫人對我說,”可您知道,我彈奏的盡是你們這一代再也不感興趣的東西。
我上學時肖邦可受崇拜了。
”說這句話時,她放低了聲音,因為她害怕媳婦,知道兒媳認為肖邦算不上什麼音樂,所以其作品演奏得好壞都毫無意義。
兒媳承認婆婆不乏演奏技巧,經過音群彈奏得均勻而清晰。
”可永遠别想從我嘴裡說出她是一個音樂家。
”德·康布爾梅-勒格朗丹夫人一錘定音道。
原因是她自以為”先進”,而且(唯在藝術方面)”從不過左”,她不僅設想音樂在發展,而且覺得它隻是順着一條線發展,德彪西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個”超瓦格納”,比瓦格納更先進一些。
她并意識不到,如果說德彪西并不象她幾年後可能會認為的那樣,獨立于瓦格納,因為不管怎樣,人們總要利用已到手的武器,以最終擺脫暫時失敗的境地,那麼,當人們對那些無所不包、淋漓盡緻的作品開始膩煩之後,他便會想方設法,以滿足相反的需要。
當然,有的理論暫時為這種反應提供依據,就象某些政治理論,以法律為依托,反對宗教團體,反對東方的戰争(反自然教育、黃禍等等)。
人們常說,簡練的藝術适應于高速發展的時代,就好比人們常說,未來的戰争不可能持續半個月,或者随着鐵道的發展,靠公共馬車溝通聯系的窮鄉僻壤将受冷落,需要汽車緻力于這些地區的振興雲雲。
人們常常提醒,不要搞疲了聽衆的注意力,仿佛我們沒有廣泛的興趣,全仰仗藝術家來啟發最高度的注意力。
殊不知有些人讀一篇平庸的文章,不到十行就累得打呵欠,但每年卻要去拜羅伊特,聽四聯劇。
再說,遲早有一天會宣告,德彪西的地位與馬斯内①一樣岌岌可危,《梅莉桑特》引起的震動也将煙消雲散,淪落到《曼侬》同樣的地步。
因為各種學派就象細菌與血球,自相殘殺,以鬥争來保證自己生命的持續。
不過,這一天尚未到來。
①馬斯内(1842-1912),法國著名歌劇作曲家,《曼侬》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