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前涉及的是我表兄還是我表妹的名字,也總是稱德謝·努維爾,而從不叫德·謝努維爾。
(對謝努維爾家族的長者,人們常稱”我們的叔父”,因為在費代納,大家還沒有時髦到象蓋爾芒特家族那樣稱”叔子”的程度,蓋爾芒特家族的人稱呼别人時存心含糊不清,不是省了這個音,就是吃了這個音,外國人的姓名一律本國化,與古法語或現代方言一樣令人莫名其妙。
)凡進入這一家族的人,在德謝·努維爾這一稱呼方式上,都馬上會得到提醒,而勒格朗丹-康布爾梅小姐卻用不着誰來提醒。
有一天,她去做客,聽到一位少女說”我姨娘德·于塞”、”我叔父德·羅安”什麼的,當時沒有很快明白過來這原來是些顯赫的姓氏,平常,她把這兩個姓習慣發成:于塞斯和羅昂。
她為此感到驚詫,尴尬和羞辱,就好象有人發現面前的餐桌上擺着一件新發明的器具,不知如何使用,遲遲不敢動手用餐。
可是,第二天夜裡和後來的日子裡,她便鹦鹉學舌,欣喜地喊叫”我姨媽德·于塞”,把結尾的”斯”字給吃掉了,而這正是她在前一天感到驚詫不已的,可現在,若連這也不了解,那在她看來該又多俗氣,以緻當她的一位女友跟她談及德·于塞斯公爵夫人的半身雕像時,勒格朗丹小姐馬上沉下臉來,聲調傲慢地沖着對方道:”您起碼總可以把音發準吧:德·于塞夫人。
”此後,她茅塞頓開,明白了無論是将實實在在的物質轉化為愈來愈微妙的元素,還是她體體面面從父親那兒繼承下來的萬貫家财,或是她在索邦刻苦攻讀,在加羅的課上也好,從師布呂納蒂埃也罷,在拉穆勒音樂會上也同樣,始終勤奮治學,從而獲得的全面教育,凡此種種,終将消失,在日後哪一天喊一聲”我姨娘德·于塞”而感受到的樂趣中得到升華。
她腦中始終纏繞着這個念頭,至少在新婚燕爾的那段時光,決心要繼續多與人交往,當然不是她喜歡的女友,不是她心甘情願為之作出犧牲的女友,而是那些她不喜歡的人,她所希冀的僅僅是能對這些人說一聲(既然這是她這樁婚事的目的所在):”我這就把您引見給我姨娘德·于塞。
”當她發現這一聯姻難以實現時,便改口說:”我把您介紹給我姨娘德謝·努維爾”或”我一定設法安排您和于塞家族的人聚餐。
”與德·康布爾梅結成夫妻,這給勒格朗丹小姐提供了誇口許諾的機會,但能誇口的僅僅是前半句,而後半句卻未能如願以償,因她婆婆經常涉足的并非她本人當初想象、如今仍然幻想結交的上流圈子。
為此,與我”道完”聖盧後(特意借用羅貝爾的用語,因為我與她交談時,若借用勒格朗丹的慣用語,那她準會通過反向聯想,用羅貝爾的土語與我對話,而她又不知道羅貝爾的土語恰是從拉謝爾那兒借用的),她拇指與食指一并,半阖起雙眼,仿佛在凝視某件精巧贊歌,其熾熾之情,不禁令人以為她在熱戀着他(人們确也斷言過去在東錫爾時,羅貝爾曾是她的情人),可實際上,隻不過想讓我接過她的話再重複一遍,以便給她機會最終說上一句:”您與蓋爾芒特公爵夫人關系極為親密,我有病在身,很少出門,我也知道她深居簡出,活動隻限于上等友人的圈子,我覺得這很好,可對她本人了解甚少,不過,我知道她是一個絕對出類拔萃的女性*。
”得知德·康布爾梅夫人與蓋爾芒特公爵夫人幾乎不認識,為顯得我與她同樣渺小,我對此話題一帶而過,回答她說,我與她兄弟勒格朗丹先生更為熟悉。
一聽到這個姓氏,她也擺出避而不談的神态,與我方才的姿态如出一轍,隻不過其中摻雜了一種不快的神情,以為我口出此言,并非自謙的表示,而是存心對她的羞辱。
莫非她為自己出生在勒格朗丹家而感到絕望、苦惱?至少她丈夫的姐妹、姑嫂們是這麼認為的,這些外省的貴夫人什麼人也不認識,什麼事也不知曉,對德·康布爾梅的聰慧、教養、家财、甚至對她得病前的床第之歡都深為嫉妒。
”她一心隻想這種事,就是這種事要了她的命。
”這些惡毒的外省女人隻要議論德·康布爾梅夫人,對誰都少不了說這句話,不過更樂意對平民百姓宣揚,因為如果對方自命不凡而又愚蠢透頂,那麼,她們便借此斷言平民百姓如何卑鄙龌龊,從而顯示出她們對對方是多麼和藹可親;若對方看似羞怯,但卻工于心計,有話放在心裡,那麼,她們表面上便裝山禮貌周全,而實際上卻轉彎抹角,對對方大肆嘲弄。
但是,倘若這些太太自以為切中了她們這位親戚的要害,那她們完全錯了。
德·康布爾梅夫人早就忘了自己是勒格朗丹家出生的。
自然就更談不上為自己的出身感到痛苦了。
她為我勾起了她的回憶而惱火,一聲不吭,仿佛沒有明白我的話,覺得沒必要加以補充或證實。
罪與罰
“我們來訪倉促,主要原因并非我們要去看望親眷。
”德·康布爾梅老太太對我解釋道,比起兒媳來,她對稱呼”謝·努維爾”的樂趣無疑更為厭倦。
”主要嘛,是為了免得這麼多人打擾您,讓您受累,先生都沒有敢把妻兒一起帶來。
”她指着律師說,”母子倆現在都在沙灘上散步,還等着我們呢,他們也許都等得不耐煩了。
”我讓他們一一指給我看,緊接着跑去找他們娘倆。
妻子圓圓的臉蛋,狀若毛莨科的某些花卉,眼角帶有甚為明顯的植物狀标志。
人的性*格特征代代相傳,恰如植物一般,銘刻在母親臉上的那一标記在兒子的眼角更為顯目,有助于人們把他們分門别類。
我對他妻兒的熱情态度感動了律師。
”您該有點兒身置異邦的感覺吧,這兒大多是外國人。
”他兩隻眼睛看着我,一邊對我說,他生來不喜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