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天起,尼西姆·貝爾納先生每日必定來此用午餐,從不間斷(就好似某個供養着一位女配角的人,每場必到,這位女配角極具個性*,隻不過還期望她心目中的德加來扶植罷了)。
尼西姆·貝爾納先生興緻沖沖,在餐廳裡注視着那位少年的一舉一動,視線一直跟随着他射向遠處的景象,那兒,棕榈樹下,高高地端坐着女出納。
少年殷勤地忙上忙下,為衆人效勞,但自從尼西姆·貝爾納先生偷養他以來,他對尼西姆·貝爾納先生反倒服侍得不那麼親熱了,也許這位侍童認為,對一位他覺得已受到其充分愛慕的人,沒有必要象對其他人一樣大獻殷勤,或許這種愛慕之情使他惱火,或許他擔心事情一旦敗露,會因此而喪失其他機會。
但是,這種冷冰冰的态度倒赢得了尼西姆·貝爾納的歡心,因為其中的蘊涵意味深長。
可能由于希伯來人的祖傳意識的作用,抑或由于對基督教情感的亵渎,他對拉辛劇中的宗教儀式,無論是猶太教還是天主教儀式,尤為酷愛。
倘若經曆的是《愛絲苔爾》或《阿達莉》的演出場面,他總後悔自己生不逢時,因相隔數個世紀,無幸與作者讓·拉辛結識,不能為他的寵兒獲得一個更為重要的角色*。
但是,任何一個作家的筆下都未出現過午餐儀式,他隻得滿足于與經理及埃梅親密相處,以便那位”年輕的猶太人”能如願以償,得以榮升,當個半拉子領班,或當個真正的領班。
他們給他封了個飲料總管的位子。
可是貝爾納先生卻強迫他謝絕這個職位,因為他這一來,他就再也不能每天來看着這位小夥子在綠色*餐廳奔忙,也不能被他當作外人侍候了。
貝爾納先生從中感受到的樂趣是那麼濃烈,以緻他每年必來巴爾貝克,且從來不在自己寓所用午餐。
對于前一習慣,布洛克認為這隻是因為他偏愛這帶海岸,對它明媚的陽光,西沉的落日有着詩情畫意般的情趣罷了,而後一種習慣,則是一位孤單老翁積習甚深的痼癖。
尼西姆·貝爾納的親朋好友們全錯了,貝爾納先生年年必到巴爾貝克,而且拿學究氣十足的布洛克夫人的話說,他總愛出外野餐,對其中真正的原因,他們毫無覺察,但說實在的,他們的這種錯誤有着更為深刻的、但屬于第二位的真實性*。
因為,尼西姆·貝爾納先生自己也不知道他的留戀和怪癖會滲入什麼名堂,他留戀巴爾貝克的海濱,留戀餐廳觀海,又養成種種怪癖,以收養另一種類型的年輕舞蹈學員的樂趣,可這類學舞的小耗子,卻缺一個德加式的角色*,即少一個男仆,可惜侍者們,還都是些姑娘。
巴爾貝克旅館就是一座劇院,他與這座劇院的經理和導演兼舞台監督埃梅–在整個事态中,擔任此類角色*,職責并不十分明确–維持着極好的關系。
他們總有一天要密謀,篡奪一個重要的角色*,也許是一個侍應部領班的位置。
此間,盡管尼西姆·貝爾納先生的情趣那麼富有詩情畫意,盡管他那麼沉着冷靜地耽于瞑想,但其中确有幾分那種嗲裡嗲氣的男人所具有的特征,這種男人心中有數–比如昔日的斯萬–一旦回到上流社會,必與情婦相會。
尼西姆·貝爾納剛一就座,就可看到意中人手端裝着水果或雪茄的托盤,出現在舞台上。
就這樣,每天上午,他先是親一親侄女,詢問一下我好友布洛克的創作情況,繼而将糖放在手掌上,一塊塊喂給馬兒吃,然後便迫不及待,心急如焚地趕至大旅店用那頓午餐。
即使家中失火,侄女遭劫,他說不定也照走不誤。
為此,他深怕傷風感冒,就象恐怕瘟疫,擔心因此卧床不起–因他患有疑病–不得不差人請埃梅在用餐之前,派那位年輕的朋友到他府上來。
再說,他也留戀巴爾貝克旅店中那勝似迷宮的甬道、密室、沙龍、衣帽間、貯食間和遊廊。
由于東方人祖傳舊習的影響,他猶愛後宮,每近黃昏出旅館時,總能發現他偷偷摸摸地把旅館四周的角角落落探查個遍。
尼西姆·貝爾納先生甚至不惜闖到地下室去探頭探腦,并想盡種種辦法,避免被人發現,引起醜聞,這種四處尋覓利未①小夥子的舉動,不禁令人想起《猶太女人》中的詩句:
啊,我們父輩的上帝,麥田裡的守望者
降臨到我們的中間,
請保護我們的奧秘,
切勿被惡鬼們發現!
①以色*列人的一族。
此時,我卻反其道而行之,上樓來到兩姐妹的房間,她們倆是作為侍女,陪伴一位年邁的外國太太來巴爾貝克的。
拿旅館的行話說,她們叫使者,而弗朗索瓦絲滿以為使者不外是幹跑腿差使的,于是稱她倆為”跑差”。
旅館的說法比較典型,還處于唱歌”這是外交使者”的時代。
盡管旅客與女使者之間相互登門拜訪困難重重,可我還是很快與這兩位年輕姑娘建立了友情,雖然十分純潔,卻也情意灼烈。
她們倆一個叫瑪麗·希内斯特小姐,另一個叫塞萊斯特·阿爾巴萊小姐,出生在法國中部,巍巍高山腳下,小溪湍流飛瀑(水流就從她們的住宅下穿過,那兒有一水車常年轉動,但因河水泛濫、曾多次被毀壞),仿佛造成了她們大自然的天性*。
瑪麗·希内斯特尤為突出,她性*急,欠穩;塞萊斯特·阿爾巴萊膽怯,懶散,就象一泓湖水,但沖動起來,煞是可怖,那勃然大怒令人想起洪水,漩渦,卷走一切,摧毀一切。
她們常常一清早,當我還躺在床上的時候來看望我。
我還從未見過她們這種固執而又無知的人,她們在學校肯定未學到什麼知識,但說起話來卻帶着那般濃重的文學味,若沒有那副自然流露的近乎野蠻的腔調,人們準會誤以為她們故意這麼說話呢。
她們言語粗俗,我在此不拟修飾,那話中似乎贊揚與批評兼而有之(并非贊揚我,而是贊頌塞萊斯特的奇才),雖然都不符合事實,但感情十分真摯,見我用牛奶泡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