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這種贊賞與一種所謂的惡癖的嗜好毫無關系似的,這時,他便談論起這種惡癖,但似乎這種毛病與他毫無幹系。
有時候,他甚至毫不猶豫地直呼其名。
由于他看了幾眼他那卷巴爾紮克的漂亮的精裝書,我便問他,在《人間喜劇》裡,他比較喜歡的是什麼,他一邊回答我,一邊把他的思路引向固有的概念:”這一整部,那一整部都喜歡,還有那一部部小袖珍本,象《本黨神甫》、《被抛棄的女人》,還有一幅幅巨型畫卷如《幻滅》系列書。
怎麼,您不知道《幻滅》?美極了,卡洛斯·埃雷拉乘自己的四輪馬車路經城堡之前問城堡名的當兒,漂亮極了:這就是拉斯蒂涅克,他過去愛過的那個年輕人的住宅。
而神父則掉進一種幻想裡,斯萬管它叫雞|奸的《奧林匹奧憂傷》,真是妙趣橫生。
還有呂西安之死呢!我已經記不起哪個風流雅士,有人問他在他一生中最使他痛苦的事件是什麼,他作了這樣的回答:’《盛衰記》裡呂西安·德·呂邦普雷之死。
'””我知道這一年巴爾紮克走紅運,就象上一年悲觀失望一樣,”布裡肖插語道,”但是,我冒着冒犯巴爾紮克衛道士的風險,上帝懲罰我吧,我并不想追求文學憲兵的角色*,為語法錯誤開違警通知書,我承認,我看您對他們令人驚惶失措的胡言亂語推崇備至,認為是生花妙筆,可我總覺得他不過是一位不甚嚴謹的謄寫員。
我讀過您跟我們談到的《幻滅》,男爵,我拼命掙紮着要達到入教的虔誠,可我頭腦極其簡單地忏悔說,這些連載小說,通篇是誇張的辭藻,編成雙倍、三倍的大雜燴(《幸福的愛絲苔絲》,《歪門邪道通何處》,《老年得愛是幾何》),老是給我造成《羅岡博爾》那種神秘的效果,這部作品受到了一種不好明言的寵愛,才被推上岌岌可危的傑作的地位。
'”您這麼說,那是因為您不了解生活,”男爵倍加惱火,因為他感到,布裡肖既不明白象他這樣的藝術行家的道理,也不懂得别的道理。
”我明白,”布裡肖說,”您擺出弗朗索瓦·拉伯雷的架勢說話,是想說我是索邦神學院派的古闆,呆闆,死闆。
然而,我跟同學們一樣,我喜歡一本書給人真誠的印象和生活的氣息,我并不是學院派……””拉伯雷的時刻①,戈達爾大夫插了一句,臉上已不再有疑色*,卻顯得風趣而胸有成竹。
”……那些學院派立志根據聽命于夏多布裡昂子爵的林中修道院院規從事文學,那可是裝腔作勢的大師,他們按人文主義者的嚴格規則從事。
夏多布裡昂子爵先生……””夏多布裡昂土豆烤牛排②嗎?”戈達爾大夫又插了一句。
”他就是善會的老闆,”布裡肖隻管接着往下說,未曾理會戈達爾大夫的玩笑,但戈達爾大夫卻相反,他被學者的話弄得惶惶不安,焦慮地看着德·夏呂斯先生。
布裡肖剛才對戈達爾的話似乎缺乏敏感,因為戈達爾那句同音異義文字遊戲倒引出謝巴多夫親王夫人的丹唇微微一笑。
”同教授在一起,完美無缺的懷疑論者尖酸刻薄的諷刺永遠不會喪失他的權利。
”她親熱地說,以表示醫生的”話”她并非視而不見。
”智者必然是懷疑論者,”大夫答道。
”我知道什麼呢?YvwCotOeavrov③蘇格拉底是這樣說的。
這是很正确的,凡事過分則成弊。
但我萬分驚訝,心想,憑這句話就足以使蘇格拉底留名至今了。
這種哲學裡有什麼呢?沒什麼東西嘛。
人家想,錢戈大夫和其他人豈不勞苦功高上千倍了,他們起碼靠點本事,靠着治療象全癱綜合症消除瞳孔放射的本事,可他們幾乎被忘光了!總之,蘇格拉底,他并沒有什麼出奇。
他屬于那些無所事事,成天遊手好閑、争論不休的那幫人。
這好比耶稣基督說:你們要彼此相親相愛,講得很漂亮。
””我親愛的……”戈達爾夫人請求道。
”自然喽,我妻子抗議了,一個個都得了神經官能症。
””可是,我可愛的大夫,我沒得神經官能症,”戈達爾夫人嘟哝着。
”怎麼,她沒患神經官能症?她兒子生病的時候,她出現了失眠症狀。
不過,我承認,蘇格拉底及其同類,對于高層文化,如果要具有陳述的才能,那還是有必要的。
我給我的學生上第一課,我總是先引YvwCotOeavtov。
布夏老懂得這話,對我稱道了一番。
””我不是為形式而形式的追随者,更不會積萬年古韻去做詩,”布裡肖又說。
”但是,《人間喜劇》–卻很少人情味–仍然是與那些藝術超過内容的作品太背道而馳了,正如奧維德那首高明的諷刺詩所說的。
可以選擇半山腰上的一條小路,它可以通往默東療養院,或通往費爾内的幽靜去處,與狼谷距離相等,勒内就是在狼谷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嚴厲主教的使命,它與雅爾迪的距離也相等,在那裡,奧諾雷·德·巴爾紮克雖受到通達吏助手們的糾纏,仍繼續作為虔誠的使徒,為一個波蘭女人塗寫莫名其妙的大白字。
””夏多布裡昂比您說的更富有生氣,巴爾紮克也畢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德·夏呂斯先生答道,至今與斯萬志趣相投,不可能不被布裡肖所激怒,”大家不懂得的情感,或大家加以研究隻是為了将其摧殘的這種情感,巴爾紮克卻通通了如指掌。
且不重提不朽的《幻滅》,《撒拉遜女人》,《金眼姑娘》,《荒漠裡的愛》,乃至十分神秘的《假情婦》,也都一一證實了我說的話。
當我對斯萬談到巴爾紮克在這方面’非同尋常’時,他對我說:’您跟泰納意見不謀而合。
’我沒有榮幸認識泰納先生,”德·夏呂斯先生補充道(帶着上流社會人士常有的令人氣惱的習慣,總要加上毫無用處的”先生”兩字,似乎把一個偉大作家稱作先生,就象為他頒發了榮譽,或許可以保持距離,并想方設法讓人知道,他們不認識他了,”我不認識泰納先生,但我能同他不謀而合感到不勝榮幸之至。
”不過,盡管德·夏呂斯先生有這種庸俗可笑的習慣,但他還是極聰明的,有這種可能,倘若某樁舊婚姻将他家與巴爾紮克家結成親戚,他會感到(且不亞于巴爾紮克)一種滿足,并會情不自禁地炫耀一番,好象是在炫耀一種令人羨慕的高貴的招牌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