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它們沒一件不喜歡的。
當我們喜歡上了某個畫家,而後又喜歡上了另一個畫家,到頭來我們就會對整個博物館有一種好感,這種好感是由衷的,因為它是由連續不斷的熱情構成的,每次熱情都有其具體的對象,但最後它們聯結成了一個協調的整體。
霧都孤兒
但她并不是淺薄無聊的女人,獨自一人時書看得很多,跟我在一起時也愛念書給我聽。
她變得非常聰明。
她對我說(其實她沒說對):”每當我想到要不是您,我到現在還是個傻丫頭的時候,我就感到後怕。
您别說不字,是您讓我看到了一個我連想都沒想到過的世界,無論我将來會變成怎樣的人,我知道我的一切都是您給的。
”
我們知道,關于我對安德烈的影響,她也說過類似的話。
難道阿爾貝蒂娜和安德烈,她倆都鐘情于我嗎?那麼,她倆之間又是什麼關系呢?為了把事情弄個明白,我得先讓你倆不動,并且從對你倆永恒的期盼中超脫出來,因為你倆永遠在這種期盼中變幻着形象;我得暫停對你們的愛戀,以便脫出身來看着你們,我得暫時不去理會你們那些沒完沒了的、行色*總是那麼倉皇的來訪,哦,年輕的姑娘,哦,當我在令人眩暈的飛速旋轉的光影中瞥見你們那變得幾乎讓我認不出來的倩影時,我的心是多麼激動地砰砰直跳啊。
倘若不是一種性*感的誘惑在把我們引向你們,引向你們這些永遠比我們的期望更美的、永遠不會相同的金滴,我們也許根本不會領會到那些飛速旋轉的光影,還會以為一切都是停滞不動的呢。
一位年輕姑娘,我們每回看見她,總會發覺她跟上回見到時又大為變樣了(我們保存在記憶中的印象,以及原先想要滿足的欲|望,在一見之下就都蕩然無存了),以緻我們平日所說的她性*格穩定雲雲,都成了講講而已的汗漫之詞。
人家對我們說,某位漂亮的姑娘如何溫柔、可愛,如何充滿種種最細膩的感情。
我們的想象接受了這些贊詞,當我們第一次瞧見金黃|色*卷發中露出的那張玫瑰色*的臉龐時,我們就在心裡對自己說,這位讓我們感到自漸形穢的玉潔冰清的少女,我們居然還想當她的情人,那豈不是癡心妄想。
退一步說,即便跟她親近了,我們又是怎樣從一開始就對這顆高貴的心靈抱有無限的信任,和她一起編織過多少美妙的希望啊!可是沒過幾天,我們就為自己的輕信後悔了,因為這位玫瑰似的姑娘在第二次見面時,就象一個婬*蕩的厄裡尼厄斯①那樣滿口髒話了。
在延讀幾天的一個脈動過後,重又相繼呈露在玫瑰色*光線中的那些臉容,讓你甚至都說不清,一種外界的movimentum②作用在這些姑娘身上,究竟有沒有使她們改變模樣,我在巴爾貝克的那幫姑娘,說不定也是這種情形呢。
有人會在你面前吹噓,一個處女是如何如何溫柔,如何如何純潔。
可是說過以後他又覺着還是來點熱辣辣的東西會讓你更中意些,于是他就去勸她舉止大膽潑辣些。
至于她自己,心裡是不是也想大膽些呢?也許并不,可是在令人眩暈的生活旋流中間,有成千上百個機會讓她改變初衷。
對于另一位魅力就在于冷峭(而我們指望要按自己的意思去改變這種态度)的姑娘,譬如說,對于巴爾貝克那位從吓得目噔口呆的與先生們頭上一掠而過的可怕的跳高女将,當我們回味着她那冷峻的風緻,對她說着些充滿深情的話時,不料兀地聽見這位姑娘神情腼腆地告訴我們說,她生性*怕羞,見到生人不知該怎麼說話,所以挺害怕的,還說她跟我們見面以後,過了兩星期才能從從容容地和我們談話,等等等等,聽到這麼一番話,我們有多掃興啊!鐵塊變成了棉團,我們已經無堅可摧了,既然她自個兒先就軟成這副模樣。
事情是在她自己身上,但興許也跟我們的做法不當有關,因為我們在恭維她的強項時盡說些軟綿綿的話,說不定正讓她覺着–盡管她并不一定怎麼意識到–自己也得軟款些才是。
(這種改變使我們感到遺憾,但也不能完全說是弄巧成拙,因為面對這般軟款的态度,我們說不定會為自己居然能把一個鐵女人調教得柔情如許而分外欣喜呢。
)
①希臘神話中複仇三女神的總稱,她們眼中流血,頭發由許多毒蛇盤結而成,一手執火炬,一手執由蝮蛇扭成的鞭子。
②拉丁文:動量。
我并不是說不會有那麼一天,到那時,即便對這些金光耀眼的少女,我們也能把她們的性*格丁是丁卯是卯地說個明白,但這是因為那時候我們已經對她們不再鐘情了,當見到她們出現在我們面前,跟我們的心所期待的形象很不相同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會再為這新的模樣久久不能平靜了。
到那時,她們的模樣将會固定下來,那是我們的一種訴諸理性*判斷的漠然态度的結果。
然而,理性*的判斷亦未必更明确,因為在理性*判定一個姑娘身上有某種缺點,而另一個姑娘身上很幸運地沒有這種缺點之後,它又會發現與這個缺點同在的卻是一個彌足珍貴的優點,于是,從這種所謂理智的判斷(它僅在我們對她們不再感興趣時才會出現),隻能看到年輕姑娘性*格上一些恒定的特征;當我們的那些女友,以我們的期望所具有的令人眩暈的速度,每天、每星期變看模樣出現在我們面前,而我們沒法讓它們在旋流中停下來。
把它們分類、排序的時候,那些天天見着,但每回見着都讓我們驚異的臉容固然并沒有告訴我們多少信息,而理智的判斷也并不見得讓我們知道得更多些。
對于我們的感情而言,關于這一點我們已經說得夠多,無須再絮叨了,在很多情況下,愛情就不過是一位姑娘(對這位姑娘,我們要不是因為有着這麼種感情,也許早就覺得不甚忍受了)的臉蛋加上我們自己砰然的心跳,而且這種心跳總是跟無窮無盡的等待,跟這位小姐對我們爽約做”黃牛”聯系在一起的。
這些話,并不僅僅對那些在善變的姑娘面前想象力豐富的小夥子才适用。
咱們的故事到這會兒,看來(不過我是過後才看出來的)絮比安的侄女已經對莫雷爾和德·夏呂斯先生改變了看法。
先前,我的司機為了撺掇她跟莫雷爾相好,在她面前大吹法螺,把提琴師說成個絕頂溫柔體貼的人兒,這些話她聽着正中下懷。
與此同時,莫雷爾不停地向她訴苦,說德·夏呂斯先生待他就象個混世魔王,她聽了就認定這位先生心眼很壞,根本沒料到從中有層情愛的緣故。
況且,她自然也不能不注意到,每回她和莫雷爾碰頭,總有德·夏呂斯先生專橫地插進一腳。
而且她還聽見社交圈子裡的女客們談論過男爵暴戾的壞脾氣,這就更坐實了他的罪名。
但是,近來她的看法完全改變了。
她發現莫雷爾身上有着(不過她并不因此而不愛他)居心叵測的壞心眼,而且不講信義,但又每每有一種柔情,一種真實的感情,抵償了這些壞處,而德·夏呂斯先生則有着一副不容懷疑的博大善良的胸懷,和她沒有見到的那副鐵石心腸并存在他身上。
于是,她對提琴師以及對自己的保護人的判斷,就不見得比我對我畢竟天天見到的安德烈以及對與我共同生活的阿爾貝蒂娜的判斷更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