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回 縱橫鈎黨清流禍 峭茜風期月旦評

首頁
     呂留良道:“二位此來,可是和《明史》一案有關嗎?”黃宗羲道:“正是。

    ”顧炎武提起酒杯,高聲呤道:“'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晚村兄,你這兩句詩,真是絕唱!我每逢飲酒,必誦此詩,必浮大白。

    ” 呂留良心懷故國,不肯在清朝做官。

    當地大吏仰慕他聲名,保薦他為“山林隐士”,應徵赴朝為官,呂留良誓死相拒,大吏不敢在逼。

    後來又有一名大官保薦他為“博學鴻儒”,呂留良眼見若再相拒,顯是輕辱朝廷,不免有殺身之禍,于是削發為僧,做了假和尚。

    地方官員見他意堅,從此不再勸他出山。

    “清風,明月”兩句,意在諷刺清廷,懷念前明,雖然不敢刊行,但在志同道合的朋輩之間傳誦已遍,此刻顧炎武又讀了出來。

    黃宗羲道:“真是好詩!”舉起酒杯,也喝了一杯。

    呂留良道:“兩位謬贊了。

    ” 顧炎武一擡頭,見到壁上挂着一幅高約五尺,寬約丈許的大畫,繪的是一大片山水,筆勢縱橫,氣象雄偉,不禁喝了聲采,畫上隻題了四個大字:“如此江山”,說道:“看這筆路,當是二瞻先生的丹青了。

    ”留良道:“正是。

    那‘二瞻’先生姓查,名士标,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畫家,也和顧黃呂諸人交好。

    黃宗羲道:“這等好畫,如何卻無題跋?”呂留良歎道:“二瞻先生此畫,頗有深意。

    隻是他為人穩重謹慎,即不落款,亦無題跋。

    他上個月在舍間盤亘,一時興到,畫送了我,兩位便題上幾句如何?” 顧黃二人站起身來,走到畫前仔細觀看,隻見大江浩浩東流,兩岸峰巒無數,點綴着奇樹怪石,隻是畫中雲氣彌漫,山川雖美,卻令人一見之下,胸臆間頓生郁積之氣。

     顧炎武道:“如此江山,淪于夷狄。

    我輩忍氣吞聲。

    偷生其間,實令人悲憤填膺。

    晚村兄何不便提詩一首。

    将二瞻先生之意,表而出之?”呂留良道:“好!”當即取下畫來,平鋪于桌。

    黃宗羲研起了墨。

    呂留良提筆沉吟半晌,便在畫上振筆直書。

    頃刻詩成,詩雲:“其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恥。

    其為崖山以後耶?如此江山不忍視。

    吾今始悟作畫意,痛哭流涕有若是。

    以今視昔昔猶今,吞聲不用枚銜嘴。

    畫将臯羽西台淚,研入丹青提筆呲。

    所以有畫無詩文,詩文盡在四字裡。

    嘗謂生逢洪武初,如瞽忽瞳跛可履。

    山川開霁故壁完,何處登臨不狂喜?” 書完,擲筆于地,不禁淚下。

     顧炎武道:“痛快淋漓,真是絕妙好辭。

    ”呂留良道:“這詩殊無含蓄,算不得好,也隻是将二瞻先生之原意寫了出來,好教觀畫之人得知。

    ”黃宗羲道:“何日故國重光,那時'山川開霁故壁完',縱然窮山惡水,也令人觀之大暢胸懷,真所謂'何處登臨不狂喜'了!”顧炎武道:“此詩結得甚妙!終有一日驅除胡虜,還我大漢河山,比之徒抒悲憤,更加令人氣壯。

    ” 黃宗羲慢慢将畫卷了起來,說道:“這畫是挂不得了,晚村兄得須妥為收藏才是。

    倘若給吳之榮之類的奸人見到,官府查究起來,晚村兄固然麻煩,還牽連了二瞻先生。

    ” 顧炎武拍桌罵道:“吳之榮這狗賊,我真恨不得生食其肉。

    ”呂留良道:“二位枉顧說道有件要緊事。

    我輩書生積習,作詩題畫,卻擱下了正事。

    不知究竟如何?”黃宗羲道:我二人來止,乃是為了二瞻先生的那位本家伊璜先生小弟和顧兄前日得到訊息,原來這場‘明史’大案,竟将伊璜先生也牽連在内。

    ”呂留良道:“伊璜兄也受了牽連?” 黃宗羲道:“是啊。

    我二人前日晚上匆匆趕到海甯袁華鎮,伊璜先生并不在家,說是出外訪友去了。

    炎武兄眼見事勢緊急,忙矚伊璜先生家人連夜躲避,想起伊璜先生和晚村兄交好,特來探訪。

    ”呂留良道:“他……他卻沒有來。

    不知到了何處。

    ”顧炎武道:“他如在府上,這會兒自己出來相見。

    我已在他的書房的牆壁上提詩一首,他若歸家,自然明白,知所趨避,怕的是不知音訊,在外露面,給公人拿了,那可糟了。

    ” 黃宗羲道:“這‘明史’一案,令我浙江名士幾乎盡遭毒手。

    清廷之意甚惡,晚村兄名頭太大,亭林兄和小弟之意,要勸晚村兄離家遠遊,避一避風頭。

    ” 呂留良氣憤道:“清廷皇帝倘若将我捉到北京,拼着千刀萬剮,好歹也要痛罵他一場,出了胸中這口惡氣,才痛痛快快的就死。

    ” 顧炎武道:“惡臭兄豪氣幹雲,令人好生敬佩。

    怕的是見不到清廷皇帝,卻死于一般的下賤的奴才手裡。

    再說,清廷皇帝隻是個小孩子,什麼也不懂,朝政大權,盡操縱于權臣鳌拜之手。

    兄弟和梨洲兄推想,這次‘名士’一案所以如此大張旗鼓,雷厲風行,當是鳌拜意欲挫折我江南士人之氣。

    ” 呂留良道:“兩位所見甚是。

    清兵入關以來,在江北橫行無阻,一到江南,卻處處遇到反抗,尤其讀書人知道華夷之防,不斷根他們搗亂。

    鳌拜乘此機會,對我江南士子大加鎮壓。

    哼,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除非他把咱們江南讀書人殺得幹幹淨淨。

    ” 黃宗羲道:“是啊,因此咱們要留着有用之身,和清廷周旋到底,倘若逞了一時血氣之勇,反是堕入他們的算中了。

    ” 呂留良登時省悟,黃顧二人冒寒枉顧,一來固是尋覓查伊璜,二來是勸自己一時按奈不住,枉自送了性命,良友苦心,實深感激,說道:“二位金石良言,兄弟那敢不尊?明日一早,兄弟全家便出去避一避。

    “顧黃二人大喜,齊聲道:“自該如此。

    ” 呂留良沉呤道:“卻不知避向何處才好?“隻覺天涯茫茫,到處是敵人的天下,真無一片幹淨土地,沉呤道:“桃源何處,可避暴秦?桃源何處,可避暴秦?“顧炎武道:“當今之世,便真有桃源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