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土,咱們也不能獨善其身,去躲了起來……“呂留良不等他辭畢,拍案而起,大聲道:“亭林兄此言責備的是。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暫時避禍則可,但若去躲在桃花源裡,逍遙自在,忍令億萬百姓在清兵鐵蹄下受苦,于心何安?兄弟失言了。
~”
顧炎武微笑道:“兄弟近年浪迹江湖,着實結交了不少好朋友。
大江南北,見聞所及,不但讀書人反對清廷,而販夫走卒,屠沽市井之中,也到處有熱血滿腔的豪傑。
晚村兄要是有意,咱三人結伴同去揚州,兄弟給你引見幾位同道中人如何?”呂留良大喜,道:“妙極~,妙極!咱們明日便去揚州,二位少坐,兄弟去告知拙荊,讓她收拾收拾。
”說着匆匆入内。
不多時呂留良回到書房,說道:“‘明史’一案,外間雖傳說紛紛,但一來傳聞未必确實,二來說話之人顧忌甚多,不敢盡言。
兄弟獨處蝸居,未知其詳,到底是何起因?”
顧炎武歎了口氣,道:“這部明史,咱們大家都是看過的了,其中對清廷不大恭敬,那也是有的。
此書本是出于我大明朱國桢相國之手,說到關外建洲衛之事,又如何會對他們客氣?”呂留良點頭道:“聽說湖洲莊家花了幾千兩銀子,從朱相國後人手中将明史原稿買了來,以己名刊行,不想竟然釀此大禍。
”
浙西杭州,嘉興,湖洲三府,處于太湖之濱,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盛産稻米蠶絲。
湖洲府的首縣今日稱為吳興縣,清時分為烏程,歸安二縣。
自來文風甚盛,曆代才士輩出,梁時将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深的沈約,元代書畫皆至極品的趙孟業,都是湖洲人氏。
當地又以産筆著名,湖洲之筆,徽洲之墨,宣城之紙,肇怯谒溪之硯,文房四寶,天下馳名。
湖洲府有一南浔鎮,雖是一個鎮,卻比尋常州縣還大,鎮上富負極多,著名的富室大族之中有一家姓莊。
其實莊家的富戶名叫莊允城,生有數子,長子名叫廷珑,自幼愛好詩書~,和江南名士才子多所結交。
到得順治年間,莊廷珑因讀書過于勤,忽然眼盲,尋遍名醫,無法治愈,自是郁郁不歡。
忽有一日,鄰裡有一朱姓少年攜來一部手稿,說是祖父朱相國的遺稿,向莊家抵押,求借數百兩銀子。
莊家素來慷慨,對朱相國的後人一直照顧着,既來求借,當即允若,也不要他用什麼遺稿抵押。
但那朱姓少年說道借得銀子之後,要出門遠遊,這部祖先的遺稿帶在身邊,恐有遺失,存在家裡又不放心,要寄存在莊家。
莊允城便達因了。
那朱姓少年去後,莊允城為替兒子解悶,叫家中清客讀給他聽。
朱國桢這部明史稿,大部份已經刊行,流傳于世,這次他孫子攜來向莊家抵押的,是最後的許多篇列傳。
莊廷珑聽清客讀了數日,很感興味,忽然想起:“昔時左丘明也是盲眼之人,卻因一部史書《左傳》得享大名于千載之後。
我今日眼盲,閑居無聊,何不也撰述一部史書出來,流傳後世?”
大富之家,辦事容易,他即興了此念,當即聘請了好幾位士人,将那部明史稿從頭至尾的他認為何處當增,何處當删,便口述出來,由賓客筆錄。
但想自己眼盲,無法博覽群籍,這部明史修撰出來,如内容謬誤甚多,不但大名難享,反而被人譏笑,于是又花了大批銀兩,延請許多通士文儒,再加修訂,務求盡美。
有些大有學問之人非錢财所能請到,便輾轉托人,埤辭相邀。
太湖之濱向來文士甚多,受到莊家邀請的,一來憐其眼盲,感其意誠,二來又覺得修撰明史乃是一件美事,大都到莊家來作客十天半月,對稿本或修正其誤,或加潤飾,或撰寫一兩篇文字。
因此這部明史确是集了不少大手筆之力。
書成不久,莊廷珑便去世。
莊允城心傷愛子之逝,即行刊書。
清代刊印一部書,着實不易,要招請工匠,雕成一塊塊木版,這才印刷成書。
這部明史卷轶浩繁,雕工印工,費用甚巨。
好在莊家有的是錢,撥出幾件大屋作為工場,多請工匠,數年間便将書刊成了,書名叫作《明書輯略》,撰書人列名為莊廷珑,請名士李令皙作序。
所有曾經襄助其事的學者也都列名其上,有茅元銘,吳之銘,吳之蓉,李祁濤,茅次萊,吳楚,唐元樓,嚴雲起,蔣麟徽,韋金佑,韋一園,張契,董二西,吳炎,潘聖章等,共十八人。
書中又提到此書是根據朱氏的原稿增删而成,不過朱國桢是明朝相國,名頭太大,不便直書其名,因此含含糊糊的隻說是“朱氏原稿”。
“明書輯略”經過這許多文人學士撰改修訂,是以體例精備,叙述詳明,文字又華瞻雅緻,書出後大獲士林贊譽。
莊家又是志在揚名,書價取得極廉。
原稿中涉及滿洲之時,本有不少攻櫃指責的言語,修史諸人早已一一删去,但贊揚明朝的文字卻也在所不免。
當時明亡未久,讀書人心懷故國,書一刊行,立刻就大大暢銷。
莊廷珑之名噪江北江南。
莊允城雖有喪子之痛,但見兒子成名于身後,自是老懷彌慰。
也是亂世之時,該當小人得志,君子遭禍。
湖洲歸安縣的知縣姓吳名之榮,在任貪贓枉法,百姓恨之切齒,終于為人告發,朝廷下令革職。
吳之榮做了一任歸安縣知縣,雖然搜刮了上萬兩銀子,但革職的廷令一下,他東賄西賂,到處打點,才免得抄家查辦的處分,這上萬兩贓款卻也已蕩然無存,連随身家人也走得不知去向。
他官财兩失,隻得向各家富室一處處去打秋風,說道為官清苦,此番丢官,連回家也沒有盤纏,無法成行。
有些富人為免麻煩~,便送他十量八兩銀子。
待得來到富室朱家,主人朱佑明卻是個嫉惡如仇的正人君子,非但不送儀程,反而狠狠譏諷,說道擱下在湖洲做官,百姓給你害得好苦,我朱某就算有錢,也甯可去周濟給擱下害苦了的貧民。
吳之榮雖然惱怒,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