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官員迎送,賄賂從豐。
韋小寶自然來者不拒,迤逦南下,行李日重。
跟天地會兄弟們說起,說道我們敗壞清廷的吏治,賄賂收得越多,百姓越是抱怨,各地官員名聲不好,将來起兵造反,越易成功。
徐天川等深以為然。
不一日來到揚州。
兩江總督麻勒吉、江甯巡撫馬佑以下,布政使、按察使、學政、淮揚道、糧道、河工道、揚州府知府、江都縣知縣以及各級武官,早已得訊,迎出數裡之外。
欽差行轅設在淮揚道道台衙門,韋小寶覺得太過拘束,隻住得一晚,便對道台說要另搬地方。
他想行轅所在,最妙不過便是在舊居麗春院中,欽賜衣錦榮歸,自是以回去故居最為風光。
但欽差大臣将行轅設于妓院,畢竟說不過去,尋思當日在揚州之時,所懷抱的雄心大志,除了開幾家大妓院之外,便是将禅智寺前芍藥圃中的芍藥花盡數連根拔起。
揚州芍藥,擅名天下,禅智寺前的芍藥圃尤其宏偉,名種千百,花大如碗。
韋小寶在十歲那一年上,曾和一群頑童前去遊玩,見芍藥花開得美麗,折了兩朵拿在手中玩耍,給廟中和尚見到了,奪下花朵,還打了他兩個耳括子。
韋小寶又踢又咬,跟那和尚打鬧起來,給那胖大和尚推在地下,踢了幾腳。
衆頑童一哄而前,亂拔芍藥。
那和尚叫嚷起來,寺裡湧出一群和尚與火工,手執棍棒,将衆頑童趕開。
韋小寶因是禍首,身上着實吃了不少棍棒,頭上腫起了一個大塊,回到麗春院,又給母親罰一餐沒飯吃。
雖然他終于到廚房中偷吃了一個飽,但對“禅智寺采花受辱”這一役卻引為奇恥。
次日來到寺前,隔得遠遠的破口大罵,從如來佛的媽媽直罵到和尚的女兒,宣稱:“終有一日,老子要拔光這廟前的芍藥,把你這座臭廟踏為平地,掘成糞坑”,直罵到廟中和尚追将出來、他拔足飛奔為止。
過得數年,這件事早就忘了,這日回到揚州,要覓地作為行轅,這才想起禅智寺來,當下跟淮揚道道台說了,有心去作踐一番。
那道台尋思:“禅智寺是佛門勝地,千年古刹。
欽差住了進去,隻怕攪得一塌胡塗。
”說道:“回大人:那禅智寺風景當真極佳,大人高見,卑職欽佩之至。
不過在廟裡動用葷酒,恐怕不甚方便。
”韋小寶道:“有什麼不便?把廟裡的菩薩搬了出去,也就是了。
”那道台聽說要搬菩薩,更吓了一跳,心想這可要闖出禍來,揚州城裡衆百姓如動了公憤,那可難以處理。
當下陪笑請了個安,低聲道:“回大人:揚州煙花,那是天下有名的。
大人一路上勞苦功高,來到敝處,卑職自當盡心服侍,已挑了不少善于彈琴唱曲的美貌妞兒,供大人賞鑒。
和尚廟裡硬床硬闆凳,隻怕煞風景得很。
”
韋小寶心想倒也有理,笑道:“依你說,那行轅設在何處才是?”那道台道:“揚州鹽商有個姓何的,他家的何園,稱為揚州名園第一。
他有心巴結欽差大人,早就預備得妥妥貼貼,盼望大人光臨。
隻是他功名太小,不敢出口。
大人若不嫌棄,不妨移駕過去瞧瞧。
”
這姓何的鹽商家财豪富,韋小寶幼時常在他家高牆外走過,聽到牆裡傳出絲竹之聲,十分羨慕,隻是從無機緣進去望上一眼,當下便道:“好啊,這就去住上幾天,倘若住得不适意,咱們再搬便是。
揚州鹽商多,咱們挨班兒住過去,吃過去,也吃不窮了他們。
”
那何園棟宇連雲,泉石幽曲,亭舍雅緻,建構精美,一看便知每一尺土地上都花了不少黃金白銀。
韋小寶大為稱意,吩咐親兵随從都住入園中。
張勇等四将率領官兵,分駐附近官舍民房。
其時揚州繁華,甲于天下。
唐時便已有“十裡珠簾,二十四橋風月”之說。
到得清初,淮鹽集散于斯,更是興旺。
據史籍所載,明末揚州府屬共三十七萬五千餘丁(十六歲以上的男子),明清之際,揚州慘遭清兵屠戮,順治三年隻剩九千三百二十丁,但到康熙六年,又增至三十九萬七千九百餘丁,不但元氣已完全恢複,且更勝于昔日。
次日清晨,揚州城中大小官員排班到欽差行轅來參見。
韋小寶接見後,宣讀聖旨。
他不識康熙上谕上的字,早叫師爺教了念熟,這時一個字一個字背将出來,總算記心甚好,倒也沒有背錯,匆忙中将上谕倒拿了,旁人也沒發覺。
衆官員聽得皇帝下旨豁免揚州府所屬各縣三年錢糧,還要撫恤開國時兵災災戶的孤寡,興建忠烈祠祭祀史可法等忠臣,無不大呼萬歲,叩謝皇恩浩蕩。
韋小寶宣旨已畢,說道:“衆位大人,兄弟出京之時,皇上吩咐,江蘇一省出産殷富,可是近年來吏治松馳,兵備也不整饬,命兄弟好好查察整頓。
皇上對揚州百姓這麼愛惜,咱們居官的,該當盡心竭力,報答聖恩才是。
”文武百官齊聲稱是,不由得都暗暗發愁。
其實這幾句話是索額圖教他的。
韋小寶知道想賄賂收得多,第一是要對方有所求,第二是要對方有所忌,因此對江蘇文武官員恐吓一番,勢不可免,隻不過這番話要說得不輕不重,恰到好處,又要文謅謅的官腔十足,卻非請教索額圖不可了。
官樣文章做過,自有當地官員去擇地興建忠烈祠,編造應恤災戶名冊,差人前赴四鄉,宣谕皇上豁免錢糧的德音。
這些事情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妥,這段時候,便是讓他在揚州這銷金窩裡享福了。
此後數日之中,總督、巡撫設宴,布政司、按察司設宴、諸道設宴,自是陳列方丈,羅列珍馐,極盡豪奢,不在話下。
每日裡韋小寶都想去麗春院探望母親,隻是酬酢無虛,始終不得其便。
欽差大人的母親在揚州做妓女,這件事可萬萬揭穿不得。
丢臉出醜事小,失了朝廷體統事大,何況韋小寶做大官已久,一直不接母親赴京享福,任由她淪落風塵,實是大大的不孝,給禦史參上一本,連皇帝也難以回護。
心想隻好等定了下來,悄俏換了打扮,去麗春院瞧瞧,然後命親兵把母親送回北京安居,務須做得神不知、鬼不覺才是。
以前他一直打的是足底抹油的主意,一見風色不對,立刻快馬加鞭,逃之夭夭,不料官兒越做越大,越做越開心,這時竟想到要接母回京,那是有意把這官兒長做下去了。
過得數日,這一日是揚州府知府吳之榮設宴,為欽差洗塵。
吳之榮從道台那裡聽到,欽差曾有以禅智寺為行轅之意,心想禅智寺的精華,不過是寺前一個芍藥圃,欽差大人屬意該寺,必是喜歡賞花。
他善于逢迎,早于數日之前,便在芍藥圃畔搭了一個花棚,是命高手匠人以不去皮的松樹搭成,樹上枝葉一仍如舊,棚内桌椅皆用天然樹石,棚内種滿花木青草,再以竹節引水,流轉棚周,淙淙有聲,端的是極見巧思,飲宴其間,便如是置身山野一般,比之富貴人家雕梁玉砌的華堂,又是别有一般風味。
那知韋小寶是個庸俗不堪之人,周身沒半根雅骨,來到花棚,第一句便問:“怎麼有個涼棚?啊,是了,定是廟裡和尚搭來做法事的,放了焰口,便在這裡施飯給餓鬼吃。
”
吳之榮一番心血,全然白用了,不由得臉色十分尴尬,還道欽差大人有意諷刺,隻得陪笑道:“卑職見識淺陋,這裡布置不當大人的意,實在該死。
”
韋小寶見衆賓客早就肅立恭候,招呼了便即就座。
那兩江總督與韋小寶應酬了幾日,已回江甯治所。
江蘇省巡撫、布政司等的治所在蘇州,這時都留在揚州,陪伴欽差大臣。
其餘賓客不是名士,便是有功名頂戴的鹽商。
揚州的筵席十分考究繁富,單是酒席之前的茶果細點,便有數十種之多,韋小寶雖是本地土生,卻也不能盡識。
喝了一會茶,日影漸漸西斜。
日光照在花棚外數千株芍藥之上,璀燦華美,真如織錦一般。
韋小寶卻越看越生氣,想起當年被寺中僧人毆辱之恨,登時便想将所有芍藥盡數拔起來燒了,隻是須得想個藉口,才好下手。
正尋思間,巡撫馬佑笑道:“韋大人,聽大人口音,似乎也在淮揚一帶住過的。
淮揚水土厚,因此既出人才,也産好花。
”衆官隻知欽差是正黃旗滿洲人,那巡撫這幾日聽他說話,頗有揚州鄉音,于是乘機捧他一捧。
韋小寶正在想着禅智寺的僧人可惡,脫口而出:“揚州就是和尚不好。
”
巡撫一怔,不明他真意何指。
布政司慕天顔是個乖覺而有學識之人,接口道:“韋大人所見甚是。
揚州的和尚勢利,奉承官府,欺辱窮人,那是自古已然。
”韋小寶大喜,笑道:“是啊,慕大人是讀書人,知道書上寫得有的。
”慕天顔道:“唐朝王播碧紗籠的故事,不就是出在揚州的嗎?”韋小寶最愛聽故事,忙道:“什麼‘黃布比沙龍’的故事?”
慕天顔道:“這故事就出在揚州石塔寺。
唐朝乾元年間,那石塔寺叫做木蘭院,詩人王播年輕時家中貧窮……”韋小寶心想:“原來這人名叫王播,不是一塊黃布。
”聽他續道:“……在木蘭院寄居。
廟裡和尚吃飯時撞鐘為号,王播聽到鐘聲,也就去飯堂吃飯。
和尚們讨厭他,有一次大家先吃飯,吃完了飯再撞鐘。
王播聽到鐘聲,走進飯堂,隻見僧衆早已散去,飯菜已吃得幹幹淨淨……”
韋小寶在桌上一拍,怒道:“他媽的和尚可惡。
”慕天顔道:“是啊,吃一餐飯,費得幾何?當時王播心中慚愧,在壁上題詩道:‘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者(‘門’加‘者’)黎飯後鐘。
’”
韋小寶問道:“‘者黎’是什麼家夥?”衆官和他相處多日,知道這位欽差大人不是讀書人,旗人的功名富貴多不從讀書而來,也不以為奇。
慕天顔道:“者黎就是和尚了。
”韋小寶點頭道:“原來就是賊秃。
後來怎樣?”
慕天顔道:“後來王播做了大官,朝廷派他鎮守揚州,他又到木蘭院去。
那些和尚自然對他大為奉承。
他去瞧瞧當年牆上所題的詩還在不在,隻見牆上黏了一塊名貴的碧紗,将他題的兩句詩籠了起來,以免損壞。
王播很是感慨,在後面又續了兩句詩道:‘三十年前塵土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韋小寶道:“他定是把那些賊秃捉來大打闆子了?”慕天顔道:“王播是風雅之士,想來題兩句詩稍示譏諷,也就算了。
”韋小寶心想:“倘若是我,哪有這麼容易罷手的?不過要我題詩,可也沒有這本事。
老子隻會拉屎,不會題詩。
”
說了一會故事,撤茶斟酒。
韋小寶四下張望,隔座見王進寶一口一杯,喝得甚是爽快,心念一動,說道:“王将軍,你曾說戰馬吃了芍藥,那就特别雄壯,是不是?”一面說,一面向他大做眼色。
王進寶不明其意,說道:“這個……”韋小寶道:“皇上選用名種好馬,什麼蒙古馬、西域馬、川馬、滇馬,皇上都吩咐咱們要小心飼養,是不是?”康熙着意于蓄馬,王進寶是知道的,便道:“大人說得是。
”韋小寶道:“你熟知馬性,在北京之時,你說如給戰馬吃了芍藥,奔跑起來便快上一倍。
皇上這般愛馬,咱們做奴才的,自該上仰聖意。
如把這裡的芍藥花掘起來送去京師,交給兵部車駕司喂馬,皇上得知,必定龍顔大悅。
”
衆人一聽,個個神色十分古怪。
芍藥花能壯馬,倒是第一次聽見,瞧王進寶唯唯否否的模樣,顯是不以為然,隻是不敢公然駁回而已。
但韋小寶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