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選琴瑟
三會審辨出李和桃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
文士既多赝鼎,佳人亦有虛名。
求凰未解绮琴聲,哪得相如輕信。
選婿固非容易,擇妻更費推評。
閨中果系女長卿,一笑何妨面訂。
右調《西江月》
從來夫婦配合,百年大事。
雖有美妾,不如美妻;雖有多才之妾,不如多才之妻。
但娶妾的容你自選,容你面試,娶妻的卻不容你自選,不容你面試,隻憑着媒婆之口。
往往說得麗似王嫱,豔如西子,及至娶來,容貌竟是平常;說得敏如道韫,慧似班姬,及至娶來,胸中竟是無有。
隻為天下有這一等名過其實、虛擅佳人聲譽的,便使真正佳人反令人疑她未必是佳人。
譬如真正才子被冒名的混亂了,反令人疑他未必是才子。
這豈不是極天冤枉!如今待在下說個不打狂語的媒人,不怕面試的妻子,自己不能擇婿、有人代他擇婿的婦翁,始初被人冒名、終能自顯其名的女婿,與衆官聽。
話說南宋高宗時,浙江臨安府富一陽一縣,有個員外姓随名育寶,号珠川,是本縣一個财主。
生一女兒,小字瑤姿,儀容美麗,姿性聰明,拈針刺繡,作賦吟詩,無所不妙。
她的女工是母親郗氏教的,她的文墨卻是母舅郗樂教的。
那郗樂号少伯,做秀才時曾在姐夫家處館,教女甥讀書。
後來中了進士,官授翰林承旨。
因見國步艱難,仕途危險,便去官歸家,絕意仕進。
他也生一女,名喚嬌枝,年紀與瑤姿差不多,隻是才貌一些不及。
兩個小姐到十一二歲時,俱不幸母親死了。
再過了兩三年,已是十五歲,卻都未有姻事。
郗公對珠川道:“小女不過中人之姿,容易擇配。
若我那甥女,姿才蓋世,須得天下有名才子方配得她。
我聞福建閩縣有個少年舉人,叫做何嗣薪,是當今第一個名士。
因自負其才,要尋個與他一樣有才的佳人為配,至今尚未婚娶。
惜我不曾識荊,未知可能名稱其實。
我想臨安府城乃帝都之地,人物聚會,況來年是會試之年,各省舉子多有先期赴京者。
我欲親到臨安,訪求才俊,替甥女尋個佳偶。
姊丈意下如何?”珠川道:“若得如此,極感大德。
我是個不在行文墨的人,擇婿一事,須得老舅主張方妙。
”說罷,便去女兒頭上取下一隻金鳳钗來遞與郗公,道:“老舅若有看得入眼的,便替我受了聘,這件東西便作回聘之敬。
”郗公收了鳳钗,說道:“既承見托,若有快婿,我竟聘定,然後奉複了。
但甥女平日的制作,也須多付幾篇與我帶去。
”珠川便教女兒将一卷詩稿送與母舅收了。
當下郗公别過珠川,即日起身望臨安來。
正是:
良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栖。
須知為女求婿,亦如為子求妻。
郗公來到臨安,作寓于靈隐寺中。
寺裡有個僧官,法名雲閑,見郗公是個鄉紳,便殷勤接待,朝夕趨陪。
一日,郗公與僧官閑話,偶見他手中所攜詩扇甚佳。
取過來看時,上面寫着七言律詩一首,是賀他做僧官的詩,其詩曰:
華蓋重重貴有加,宰官即現比丘家。
青蓮香裡開朝署,紫竹叢中坐晚衙。
泛海昙摩何足羨,愛山支遁未堪誇。
空門亦有河一陽一令,閑看庭前雨好花。
後面寫着“右賀雲閑上人為僧官,錢塘宗坦題。
”都公看了,大贊道:“此詩詞意清新,妙在句句是官,又句句是僧,真乃才人之筆。
我兩日到西湖閑步,哪一處酒樓茶館沒有遊客題詞,就是這裡靈隐寺中各處壁上也多有時人題詠,卻未曾有一篇當意的。
不想今日在扇頭見此一首絕妙好詩,不但詩好,隻這一筆草書也寫得龍蛇飛舞。
我問你:這宗坦是何等樣人?”僧官道:“是錢塘一個少年秀才,表字宗山明。
”郗公道:“可請他來一會。
”僧官道:“他常到寺中來的,等他來時,當引來相見。
”次日,郗公早膳畢,正要同僧官出寺閑行,隻見一個少年,飄巾闊服,踱将進來。
僧官指道:“這便是宗相公。
”郗公忙邀入寓所,叙禮而坐,說起昨日在雲師扇頭得讀佳詠,想慕之極。
宗坦動問郗公姓名,僧官從旁代答了。
宗坦連忙鞠躬道:“晚生不知老先生在此,未及具刺晉谒。
”郗公問他青春幾何,宗坦道二十歲了。
郗公問曾畢姻否,宗坦答說尚未。
郗公又問幾時遊庠的,宗坦頓了一頓,方答道:“上年遊庠的。
”說罷,便覺面色微紅。
郗公又提起詩中妙處,與他比論唐律,上下古今,宗坦無甚回言,惟有唯唯而已。
郗公問他平日喜讀何書,本朝詩文當推何人為首,宗坦連稱“不敢”,如有羞澀之狀。
遷延半晌,作别而去。
郗公對僧官道:“少年有才的往往浮露,今宗生深藏若虛,恂恂如不能語,卻也難得。
我有頭親事,要替他做媒,來日面試他一首詩,若再與扇上詩一般,我意便決。
”僧官聽了,便暗暗使人報知宗坦。
宗坦便托僧官預先套問面試的題目。
看官聽說:原來扇上這首詩是宗坦倩人代作的,不是他真筆。
那宗坦貌若恂恂,中懷欺詐,平日專會那移假借,哄騙别人。
往往抄那人文字認做自己的,去哄這人;又抄這人文字認做自己的,去哄那人。
所以外邊雖有通名,肚裡實無一字。
你道僧官何故與他相好?隻為他幼時以龍一陽一獻媚,僧官也與他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