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

首頁
    書多不錄),大略雲:欲帝為盟津之會,殪商辛于牧野,執子嬰于鹹陽。

    其旨以殺後主,執代王為意。

    帝覽書抵掌,謂所親曰:“密誇誕不達天命,适所以為吾拒東都之兵,守成臯之阨更覓韓、彭,莫如用密。

    宜卑辭推獎,以驕其志,使其不虞。

    于我得入關,據蒲津而屯永豐,阻崤函而臨伊洛。

    東看群賊鹬蚌之勢,吾然後為秦人之漁父矣。

    ”記室承旨,報密書曰:“頃者昆山火烈,海水群飛,赤縣丘墟,黔黎塗炭。

    布衣戍卒,櫌鋤棘矜,争帝圖王,狐鳴蜂起。

    翼翼京洛,強弩圍城。

    膴周原,僵屍滿路。

    主上南巡,泛膠舟而忘返。

    匈奴北熾,将被發于伊川。

    辇上無虞,群下結舌。

    大盜移國,莫之敢指。

    忽焉至此,自贻伊戚,七百年之基,窮于二世。

    周齊以往,書契以還,邦國淪胥,未有如斯之酷者也。

    則我高祖之業,幾墜于地。

    吾雖庸劣,幸承餘緒,出為八使,入典八屯,位未為高,足成非賤。

    素餐當世,僶俛叨榮。

    従容平、勃之間,誰雲不可。

    但颠而不扶,通賢所責。

    主憂臣辱,無義徒然。

    等袁公而流涕,極賈生之恸哭。

    所以仗旗投袂,大會義兵,綏撫河朔,和親蕃塞。

    共匡天下,志在尊隋。

    以弟見機而作,一日千裡,雞鳴起舞,豹變先鞭。

    禦宇當塗,聿來中土。

    兵臨郏鄏,将觀周鼎。

    營屯敖倉,酷似漢王。

    前遣簡書,屈為唇齒。

    今辱來旨,莫我肯顧。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老夫年逾知命,願不及此。

    欣戴大弟,攀鱗附翼。

    惟冀早膺圖箓,以甯兆庶。

    宗盟之長,屬籍見容。

    複封于唐,斯榮足矣。

    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

    執子嬰于鹹陽,非敢聞命。

    汾晉左右,尚須安輯,盟津之會,未暇蔔期。

    今日銮輿南幸,恐同永嘉之勢。

    顧此中原,鞠為茂草,興言感歎,實疚于懷。

    脫知動靜,遲數贻報。

    未面虛襟,用增勞轸。

    名利之地,鋒镝縱橫。

    深慎垂堂,勉茲鴻業。

    ”密得帝書甚悅,示其部下曰:“唐公見推,天下不足定也。

    ”遂注意東都,無心外略。

     劉文靜之使蕃也來遲,而突厥兵馬未至,時有流言者雲:“突厥欲與武周南人,乘虛掩襲太原。

    ”帝集文武官人及大郎、二郎等,而謂之曰:“以天贊我而言,應無此勢。

    以人事見機而發,無有不為。

    此行遣吾當突厥、武周之地,何有不來之理。

    諸公意謂何“議者以老生突厥相去不遙,李密谲诳,奸謀難測。

    突厥見利則行,武周事胡者也。

    太原一都之會,義兵家屬在焉。

    愚夫所慮,伏聽教旨。

    帝顧謂大郎、二郎等曰:“爾輩如何“對曰:“武周位極而志滿,突厥少信而貪利,外雖相附,内實相猜。

    突厥必欲遠離太原,甯肯近亡馬邑,武周悉其此勢,必未同謀。

    又朝廷既聞唐國舉兵,憂虞不暇,京都留守,特畏義旗,所以骁将精兵,鱗次在近。

    今若卻還,諸軍不知其故,更相恐動,必有變生。

    營之内外皆為勁敵。

    于是突厥,武周不謀同至,老生、屈突追奔競來,進阙面南,退窮自北。

    還無所入,往無所之。

    畏溺先沉,近于斯矣。

    且今來禾菽被野,人馬無憂,坐足有糧,行即得衆。

    李密戀于倉米,未遑遠略。

    老生輕躁,破之不疑。

    定業取威,在茲一決。

    諸人保家愛命,所謂言之者也。

    兒等捐軀力戰,可謂行之者也。

    耕織自有其人,請無他問。

    雨罷進軍,若不殺老生而取霍邑,兒等敢以死謝。

    ”帝喜曰:“爾謀得之,吾其決矣。

    三占従二,何籍輿言。

    懦夫之徒,幾敗乃公事耳。

    ”丙子,太原運糧人等至。

    八月己卯,霖止。

    帝指霍太山而言曰:“此神之語,信而有征。

    封内名山,禮許諸侯有事。

    ”乃命所部鄉人設祠緻祭焉。

    庚辰,命諸軍曝行裝,整铠仗。

    辛巳,旦,發引,山道而趨霍邑,七十餘裡。

    初行,霧甚,俄而秋景澄明。

    帝謂大郎、二郎曰:“今日之行,在卿兩将。

    景色如此,天似為人。

    唯恐老生怯而不戰,閉門城守。

    其若之何“大郎、二郎啟帝曰:“老生出自寒微,勇而無智,讨捕小盜,頗有名聲。

    今來居此,必當大蒙賞勞。

    若不出戰,死在不疑。

    輕騎挑之,無憂不出。

    如其固守,便可誣其相引,謬為誠節。

    彼無識解,不知遠大,為其左右體悉凡庸群小,相猜自成疑阻。

    無妨密相表奏,不廢傳首京都。

    小慧之人,思此解事,以此量之,來戰不惑。

    ”帝曰:“老生不能逆戰賈胡,吾知無能為也。

    爾等籌之,妙盡其實。

    ”是日未時,帝将麾下左右輕騎數百,先到霍邑城東,去五六裡,以待步兵至。

    方欲下營,且遣大郎、二郎各将數十騎逼其城,行視戰地。

    帝分所将人為十數隊,巡其城東南而向西南,往往指麾,似若安營而攻城者,仍遣殷開山急追馬步等後軍。

    老生在城上,遙見後軍欲來,真直謂逼其城置營。

    乃従南門、東門兩道引兵而出,衆将三萬許人。

    帝慮其背城不肯遠鬥,乃部勒所将騎兵馬左右軍,大郎領左軍,拟屯其東門,二郎将右軍,拟斷其南門之路。

    仍命小縮,僞若避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