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搢紳傅氏年,六十餘,生一子名廉,甚慧而天閹,十七歲陰才如蠶。
遐迩聞知,無以女女者。
自分宗緒已絕,晝夜憂怛,而無如何。
廉從師讀。
師偶他出,适門外有猴戲者,廉視之,廢學焉。
度師将至而懼,遂亡去。
離家數裡,見一素衣女郎偕小婢出其前。
女一回首,妖麗無比,蓮步蹇緩,廉趨過之。
女回顧婢曰:&ldquo試問郎君,得無欲如瓊乎?&rdquo婢果呼問,廉诘其何為,女曰:&ldquo倘之瓊也,有尺書一函,煩便道寄裡門。
老母在家,亦可為東道主。
&rdquo廉出本無定向,念浮海亦得,因諾之。
女出書付婢,婢轉付生。
問其姓名居裡,雲:&ldquo華姓,居秦女村,去北郭三四裡。
&rdquo生附舟便去。
至瓊州北郭,日已曛暮,問秦女村,迄無知者。
望北行四五裡,星月已燦,芳草迷目,曠無逆旅,窘甚。
見道側墓,思欲傍墳栖止,大懼虎狼,因攀樹猱升,蹲踞其上。
聽松聲谡谡,宵蟲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燒。
忽聞人聲在下,俯瞰之,庭院宛然,一麗人坐石上,雙鬟挑畫燭,分侍左右。
麗人左顧曰:&ldquo今夜月白星疏,華姑所贈團茶,可烹一盞,賞此良夜。
&rdquo生意其鬼魅,毛發直豎,不敢少息。
忽婢子仰視曰:&ldquo樹上有人!&rdquo女驚起曰:&ldquo何處大膽兒,暗來窺人!&rdquo生大懼,無所逃隐,遂盤旋下,伏地乞宥。
女近臨一睇,反恚為喜,曳與并坐。
睨之,年可十七八,姿态豔絕,聽其言亦土音。
問:&ldquo郎何之?&rdquo答雲:&ldquo為人作寄書郵。
&rdquo女曰:&ldquo野多暴客,露宿可虞。
不嫌蓬荜,願就稅駕。
&rdquo邀生入。
室惟一榻,命展婢兩被其上。
生自慚形穢,願在下床。
女笑曰:&ldquo佳客相逢,女元龍何敢高卧?&rdquo生不得已,遂與共榻,而惶恐不敢自舒。
未幾女暗中以纖手探入,輕撚胫股,生僞寐若不覺知。
又未幾啟衾入,搖生,迄不動,女便下探隐處。
乃停手怅然,悄悄出衾去,俄聞哭聲。
生惶愧無以自容,恨天公之缺陷而已。
女呼婢篝燈。
婢見啼痕,驚問所苦。
女搖首曰:&ldquo我歎吾命耳。
&rdquo婢立榻前,耽望顔色。
女曰:&ldquo可喚郎醒,遣放去。
&rdquo生聞之,倍益慚怍,且懼宵半,茫茫無所之。
籌念間,一婦人排闼入。
婢曰:&ldquo華姑來。
&rdquo微窺之,年約五十餘,猶風格。
見女未睡,便緻诘問,女未答。
又視榻上有卧者,遂問:&ldquo共榻何人?&rdquo婢代答:&ldquo夜一少年郎寄此宿。
&rdquo婦笑曰:&ldquo不知巧娘諧花燭。
&rdquo見女啼淚未幹,驚曰:&ldquo合卺之夕,悲啼不倫,将勿郎君粗暴也?&rdquo女不言,益悲。
婦欲捋衣視生,一振衣,書落榻上。
婦取視,駭曰:&ldquo我女筆意也!&rdquo拆讀歎咤。
女問之。
婦雲:&ldquo是三姐家報,言吳郎已死,茕無所依,且為奈何?&rdquo女曰:&ldquo彼固雲為人寄書,幸未遣之去。
&rdquo婦呼生起,究詢書所自來,生備述之。
婦曰:&ldquo遠煩寄書,當何以報?&rdquo又熟視生,笑問:&ldquo何迕巧娘?&rdquo生言:&ldquo不自知罪。
&rdquo又诘女,女歎曰:&ldquo自憐生适阄寺,沒奔椓人,是以悲耳。
&rdquo婦顧生曰:&ldquo慧黠兒,固雄而雌者耶?是我之客,不可久溷他人。
&rdquo遂導生入東廂,探手于褲而驗之。
笑曰:&ldquo無怪巧娘零涕。
然幸有根蒂,猶可為力。
&rdquo挑燈遍翻箱簏,得黑丸授生,令即吞下,秘囑勿嘩,乃出。
生獨卧籌思,不知藥醫何症。
将比五更,初醒,覺臍下熱氣一縷直沖隐處,蠕蠕然似有物垂股際,自探之,身已偉男。
心驚喜,如乍膺九錫。
棂色才分,婦即入室,以炊餅納生,叮囑耐坐,反關其戶。
出語巧娘曰:&ldquo郎有寄書勞,将留招三娘來與訂姊妹交。
且複閉置,免人厭惱。
&rdquo乃出門去。
生回旋無聊,時近門隙,如鳥窺籠。
望見巧娘,辄欲招呼自呈,慚讷而止。
延及夜分,婦始攜女歸。
發扉曰:&ldquo悶煞郎君矣!三娘可來拜謝。
&rdquo途中人逡巡入,向生斂衽。
婦命相呼以兄妹,巧娘笑曰:&ldquo姊妹亦可。
&rdquo并出堂中,團坐置飲。
飲次,巧娘戲問:&ldquo寺人亦動心佳麗否?&rdquo生曰:&ldquo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視。
&rdquo相與粲然。
巧娘以三娘勞頓,迫令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