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顧三娘,俾與生俱。
三娘羞暈不行。
婦曰:&ldquo此丈夫而巾帼者,何畏之?&rdquo敦促偕去。
私囑生曰:&ldquo陰為吾婿,陽為吾子,可也。
&rdquo生喜,捉臂登床,發硎新試,其快可知,既于枕上問女:&ldquo巧娘何人?&rdquo曰:&ldquo鬼也。
才色無匹,而時命蹇落。
适毛家小郎子,病閹,十八歲而不能人,因邑邑不暢,赍恨如冥。
&rdquo生驚,疑三娘亦鬼。
女曰:&ldquo實告君,妾非鬼,狐耳。
巧娘獨居無耦,我母子無家,借廬栖止。
&rdquo生大愕。
女雲:&ldquo無懼,雖故鬼狐,非相禍者。
&rdquo由此日共談宴。
雖知巧娘非人,而心愛其娟好,獨恨自獻無隙。
生蘊藉,善谀噱,頗得巧娘憐。
一日華氏母子将他往,複閉生室中。
生悶氣,繞室隔扉呼巧娘巧娘命婢曆試數鑰,乃得啟。
生附耳請間,巧娘遣婢去,生挽就寝榻,偎向之,女戲掬臍下,曰:&ldquo惜可兒此處阙然。
&rdquo語未竟,觸手盈握。
驚曰:&ldquo何前之渺渺,而遽累然!&rdquo生笑曰:&ldquo前羞見客,故縮,今以诮謗難堪,聊作蛙怒耳。
&rdquo遂相綢缪。
已而恚曰:&ldquo今乃知閉戶有因。
昔母子流蕩栖無所,假廬居之。
三娘從學刺繡,妾曾不少秘惜。
乃妒忌如此!&rdquo生勸慰之,且以情告,巧娘終銜之。
生曰:&ldquo密之!華姑囑我嚴。
&rdquo語未及已,華姑掩入,二人皇遽方起。
華姑逋目,問:&ldquo誰啟扉?&rdquo巧娘笑逆自承。
華益怒,聒絮不已。
巧娘故哂曰:&ldquo阿姥亦大笑人!是丈夫而巾帼者,何能為?&rdquo三娘見母與巧娘苦相抵,意不自安,以一身調停兩間,始各拗怒為喜。
巧娘言雖憤烈,然自是屈意事三娘。
但華姑晝夜閑防,兩情不得自展,眉目含情而已。
一日,華姑謂生曰:&ldquo吾兒姊妹皆已奉事君,念居此非計,君宜歸告父母,早訂永約。
&rdquo即治裝促生行。
二女相向,容顔悲恻。
而巧娘尤不可堪,淚滾滾如斷貫珠,殊無已時。
華姑排止之,便曳生出。
至門外,則院宇無存,但見荒冢。
華姑送至舟上,曰:&ldquo君行後,老身攜兩女僦屋于貴邑。
倘不忘夙好,李氏廢園中,可待親迎。
&rdquo生乃歸。
時傅父覓子不得,正切焦慮,見子歸,喜出非望。
生略述崖末,兼至華氏之訂。
父曰:&ldquo妖言何足聽信?汝尚能生還者,徒以閹廢故。
不然,死矣!&rdquo生曰:&ldquo彼雖異物,情亦猶人,況又慧麗,娶之亦不為戚黨笑。
&rdquo父不言,但嗤之。
生乃退而技癢,不安其分,辄私婢,漸至白晝宣淫,意欲駭聞翁媪。
一日為小婢所窺,奔告母,母不信,薄觀之,始駭。
呼婢研究,盡得其狀。
喜極,逢人宣暴,以示子不閹,将論婚于世族。
生私白母:&ldquo非華氏不娶。
&rdquo母曰:&ldquo世不乏美婦人,何必鬼物?&rdquo生曰:&ldquo兒非華姑,無以知人道,背之不祥。
&rdquo傅父從之,遣一仆一妪往觇之。
出東郭四五裡,尋李氏園。
見敗垣竹樹中,縷縷有飲煙。
妪下乘,直造其闼,則母子拭幾濯溉,似有所伺。
妪拜緻主命。
見三娘,驚曰:&ldquo此即吾家小主婦耶?我見猶憐,何怪公子魂思而夢繞之。
&rdquo便問阿姊。
華姑歎曰:&ldquo是我假女,三日前忽殂謝去。
&rdquo因以酒食饷妪及仆。
妪歸,備道三娘容止,父母皆喜。
末陳巧娘死耗,生恻恻欲涕。
至親迎之夜,見華姑親問之。
答雲:&ldquo已投生北地矣。
&rdquo生欷歔久之。
迎三娘歸,而終不能忘情巧娘,凡有自瓊來者,必召見問之。
或言秦女墓夜聞鬼哭,生詫其異,入告三娘。
三娘沉吟良久,泣下曰:&ldquo妾負姊矣!&rdquo诘之,答雲:&ldquo妾母子來時,實未使聞。
茲之怨啼,将無是姊?向欲相告,恐彰母過。
&rdquo生聞之,悲已而喜。
即命輿,宵晝兼程,馳詣其墓,叩墓木而呼曰:&ldquo巧娘!巧娘!某在斯!&rdquo俄見女郎捧嬰兒,自穴中出,舉首酸嘶,怨望無已生亦涕下。
探懷問誰氏子,巧娘曰:&ldquo是君之遺孽也,誕三月矣。
&rdquo生歎曰:&ldquo誤聽華姑言,使母子埋憂地下,罪将安辭!&rdquo乃與同輿,航海而歸。
抱子告母。
母視之,體貌豐偉,不類鬼物,益喜。
二女諧和,事姑孝。
後傅父病,延醫來。
巧娘曰:&ldquo疾不可為,魂已離舍。
&rdquo督治冥具,既竣而卒。
兒長,絕肖父,尤慧,十四遊泮。
高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