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于畏移居泗水之濱,齋臨曠野,牆外多古墓,夜聞白楊蕭蕭,聲如濤湧。
夜闌秉燭,方複凄斷,忽牆外有人吟曰:&ldquo玄夜凄風卻倒吹,流螢惹草複沾帏。
&rdquo反複吟誦,其聲哀楚。
聽之,細婉似女子。
疑之。
明日視牆外并無人迹,惟有紫帶一條遺荊棘中,拾歸置諸窗上。
向夜二更許,又吟如昨。
楊移杌登望,吟頓辍。
悟其為鬼,然心向慕之。
次夜,伏伺牆頭,一更向盡,有女子珊珊自草中出,手扶小樹,低首哀吟。
楊微嗽,女忽入荒草而沒。
楊由是伺諸牆下,聽其吟畢,乃隔壁而續之曰:&ldquo幽情苦緒何人見?翠袖單寒月上時。
&rdquo久之寂然,楊乃入室。
方坐,忽見麗者自外來,斂衽曰:&ldquo君子固風雅士,妾乃多所畏避。
&rdquo楊喜,拉坐。
瘦怯凝寒,若不勝衣,問:&ldquo何居裡,久寄此間?&rdquo答曰:&ldquo妾隴西人,随父流寓。
十七暴疾殂謝,今二十餘年矣。
九泉荒野,孤寂如鹜。
所吟乃妾自作以寄幽恨者,思久不屬,蒙君代續,歡生泉壤。
&rdquo楊欲與歡,蹙然曰:&ldquo夜台朽骨不比生人,如有幽歡,促人壽數,妾不忍禍君子也。
&rdquo楊乃止。
戲以手探胸,則雞頭之肉,依然處子。
又欲視其裙下雙鈎。
女俯首笑曰:&ldquo狂生太羅唣矣!&rdquo楊把玩之,則見月色錦襪,約彩線一縷更視其一,則紫帶系之。
問:&ldquo何不俱帶?&rdquo曰:&ldquo昨宵畏君而避,不知遺落何所。
&rdquo楊曰:&ldquo為卿易之。
&rdquo遂即窗上取以授女。
女驚問何來,因以實告。
女乃去線束帶。
既翻案上書,忽見《連昌宮詞》,慨然曰:&ldquo妾生時最愛讀此。
今視之殆如夢寐!&rdquo與談詩文,慧黠可愛,剪燭西窗,如得良友。
自此每夜但聞微吟,少頃即至。
辄囑曰:&ldquo君秘勿宣。
妾少膽怯,恐有惡客見侵。
&rdquo楊諾之。
兩人歡同魚水,雖不至亂,而閨閣之中,誠有甚于畫眉者。
女每于燈下為楊寫書,字态端媚。
又自選宮詞百首,錄誦之。
使楊治棋枰,購琵琶,每夜教楊手談。
不則挑弄弦索,作&ldquo蕉窗零雨&rdquo之曲,酸人胸臆楊不忍卒聽,則為&ldquo曉苑莺聲&rdquo之調,頓覺心懷暢适。
挑燈作劇,樂辄忘曉,視窗上有曙色,則張皇遁去。
一日薛生造訪,值楊晝寝。
視其室,琵琶、棋枰俱在,知非所善。
又翻書得宮詞,見字迹端好,益疑之。
楊醒,薛問:&ldquo戲具何來?&rdquo答:&ldquo欲學之。
&rdquo又問詩卷,托以假諸友人。
薛反複檢玩,見最後一葉細字一行雲:&ldquo某月日連瑣書。
&rdquo笑曰:&ldquo此是女郎小字,何相欺之甚?&rdquo楊大窘,不能置詞。
薛诘之益苦,楊不以告。
薛卷挾,楊益窘,遂告之。
薛求一見,楊因述所囑。
薛仰慕殷切,楊不得已,諾之。
夜分女至,為緻意焉。
女怒曰:&ldquo所言伊何?乃已喋喋向人!&rdquo楊以實情自白,女曰:&ldquo與君緣盡矣!&rdquo楊百詞慰解,終不歡,起而别去,曰:&ldquo妾暫避之。
&rdquo明日薛來,楊代緻其不可。
薛疑支托,暮與窗友二人來,淹留不去,故撓之,恒終夜嘩,大為楊生白眼,而無如何。
衆見數夜杳然,寝有去志,喧嚣漸息。
忽聞吟聲,共聽之,凄婉欲絕。
薛方傾耳神注,内一武生王某,掇巨石投之,大呼曰:&ldquo作态不見客,那甚得好句。
嗚嗚恻恻,使人悶損!&rdquo吟頓止,衆甚怨之,楊恚憤見于詞色。
次日始共引去。
楊獨宿空齋,冀女複來而殊無影迹。
逾二日女忽至,泣曰:&ldquo君緻惡賓,幾吓煞妾!&rdquo楊謝過不遑,女遽出,曰:&ldquo妾固謂緣分盡也,從此别矣。
&rdquo挽之已渺。
由是月餘,更不複至。
楊思之,形銷骨立,莫可追挽。
一夕方獨酌,忽女子搴帏入。
楊喜極,曰:&ldquo卿見宥耶?&rdquo女涕垂膺,默不一言。
亟問之,欲言複忍,曰:&ldquo負氣去,又急而求人,難免愧恧。
&rdquo楊再三研诘,乃曰:&ldquo不知何處來一龌龊隸,逼充媵妾。
顧念清白裔,豈屈身輿台之鬼?然一線弱質烏能抗拒?君如齒妾在琴瑟之數,必不聽自為生活。
&rdquo楊大怒,憤将緻死,但慮人鬼殊途,不能為力。
女曰:&ldquo來夜早眠,妾邀君夢中耳。
&rdquo于是複共傾談,坐以達曙。
女臨去囑勿晝眠,留待夜約。
楊諾之,因于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