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把良工快嫁出去。
這時,臨縣劉布政的公子正好派人前來提親,葛公很高興,但還想親眼看看這位公子。
劉公子來到葛家,衣着華美,長得大方英俊,葛公非常滿意,對公子熱情款待。
既而公子告别之後,在他的座位下遺失一隻繡花女鞋。
葛公頓時憎惡劉公子的輕薄行徑,把媒人叫來,告訴了這件事。
劉公子一再替自己辯解;葛公不聽,終于拒絕了劉公子的求親。
原先,葛公種有一種綠色的菊花,自己珍藏着不外傳。
良工把這種綠菊花養在她的閣房裡。
這時,溫如春的院子裡有一兩棵菊花也變成了綠色,朋友們聽到這個消息,就上門來觀賞;溫如春也極為珍視這種綠菊。
一天早晨,溫如春去看菊花,在花畦邊擡到寫有《惜餘春》的信箋,反複讀了幾遍,卻不知道從哪裡來的。
因為“春”字是自己的名字,就更加喜愛它,便在書桌上詳加評點,評語寫得輕薄放蕩。
葛公聽說溫如春的菊花變成了綠色,覺得很奇怪,便親自到溫的書房來探訪,看到桌上的詩箋,拿起來便讀。
溫如春覺得自己的評點有些不雅,伸手奪過來揉成了一團。
葛公隻看到一兩句,認出了正是良工房門口拾到的那篇《惜餘春》詞,心中大疑;進而連溫如春的綠菊,也猜想是女兒良工贈送的。
葛公回家把這些事告訴給夫人,叫夫人審問良工。
良工感到委屈,哭着要尋死。
這事沒有見證,無法證實。
夫人也擔心這事傳揚出去名聲不好,盤算着不如把女兒嫁給溫生。
葛公贊同,将此意轉告給溫如春,溫如春喜出望外。
這天,溫如春遍請親友參加觀賞綠菊的宴會,焚香彈琴,直到深夜才結束。
回房睡下後,書僮聽到書房裡的琴自己響起來,開始還以為是别的仆人彈着玩的,可仔細看琴旁并沒人,這才向主人報告。
溫如春親自到書房察看,确實是琴不彈自響。
那琴聲生硬而不流暢,好像是想學自己的彈法,可又沒有學會。
溫如春點起蠟燭突然闖進去,房裡空無一人。
溫如春便将琴帶回自己的卧室,那琴一夜沒有再發出聲響。
溫如春認為是狐仙彈奏的,想拜自己為師學習彈琴。
于是他就每晚彈奏一曲,将琴擺放原處任其彈撥,夜夜藏着偷聽。
到了第六七個夜晚,那琴彈奏的曲調,滿可以聽上一聽了。
溫如春成親之後,和良工談起過去的那篇《惜餘春》詞,才明白了他們所以能夠成親的原因,可始終不知道那詩詞是從哪裡來的。
良工聽到琴能自鳴的奇事,就去聽了一次,說:“這不是狐仙,彈奏的曲調凄切痛楚,有鬼聲。
”溫如春不相信,良工說她家有面古鏡,可照出鬼怪的原形。
第二天派人去取了來,等着琴自己響起來時,溫如春握着鏡子突然進了書房,用燈火一照,果然有個女子在,隻見她慌慌張張地躲在房角,再也藏不住身了。
溫如春過去一看,原來是從前避雨時遇見的那位趙宦娘。
溫如春大為驚奇,就追問她。
宦娘含着眼淚說:“替你們當媒人,不能說對你們不好吧,為什麼這樣苦苦地逼我呢?”溫如春收起鏡子,要宦娘不要再躲避,宦娘答應下來。
溫如春就把古鏡裝進鏡袋。
宦娘遠坐一旁,說:“我是太守的女兒,已經死了一百年了,從小就喜歡琴和筝,筝懂得了一些了。
隻是琴沒有得名師指點。
所以在九泉之下,仍感遺憾!那次你冒雨進了我家,聽到你的琴聲,十分欽佩;你向我家求親,我恨自已是死去的人,不能和你結成伴侶,所以暗地裡設法幫助你們二人結成美好姻緣,來報答你對我的眷戀之情。
劉公子丢失的紅繡鞋,還有那篇《惜餘春》詞,都是我做的事,我報答教師不能說不盡心了。
”溫如春夫婦聽了她的話,都非常感激地拜謝她。
宦娘又對溫如春說:“你彈的琴我能領會多半了,可是還沒有學到其中的神韻和道理,請你再為我彈一次吧!”溫如春答應了,一面教她彈琴,一面講解指法。
宦娘特别高興,說:“真是太好了,我能領會了!”說着起身要告辭。
良工原來喜歡彈筝,聽說宦娘擅長彈筝,就想聽她彈一曲。
宦娘答應了,就演奏起來。
宦娘彈的聲調和曲譜好極了,都不是人間能夠聽到的。
良工邊聽邊打着拍子贊歎,請求向她學習。
宦娘執筆寫了十八章曲譜後,又起身告辭,溫如春夫婦再三懇切地挽留她。
宦娘悲切地說:“你們夫妻倆多麼幸福,知己知音,感情深厚,我這個苦命人哪有這樣的福氣!如果有緣,隻能下輩子相見了。
”說着她将一卷畫像給了溫如春,說:“這是我的肖像,若是你不忘媒人,可以挂在卧室裡,高興的時候,點上一柱香,對着我的像演奏一曲,那我就如同親自領受了!”說罷,宦娘走出房門,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