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八·盜戶

首頁
順治間,滕、峰之區,十人而七盜,官不敢捕。後受撫,邑宰别之為“盜戶”。凡值與良民争,則曲意左袒之,蓋恐其複叛也。後訟者辄冒稱盜戶,而怨家則力攻其僞。每兩造具陳,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盜之真僞,反複相苦,煩有司稽籍焉。适官署多狐,宰有女為所惑,聘術士來,符捉入瓶,将熾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盜戶也!”聞者無不匿笑。異史氏曰:“今有明火劫人者,官不以為盜而以為奸;逾牆行淫者,每不自認奸而自認盜:世局又一變矣。設今日官署有狐,亦必大呼曰‘吾盜’無疑也。”

    章丘漕糧徭役,以及征收火耗;小民嘗數倍于紳衿,故有田者争求托焉。雖于國無傷,而實于官橐有損。邑令鐘,牒請厘弊,得可。初使自首。既而奸民以此要上,數十年鬻去之産,皆誣托詭挂,以訟售主。令悉左袒之。故良懦者多喪其産。有李生亦為某甲所訟,同赴質審。甲呼之“秀才”,李厲聲争辯,不居秀才之名。喧不已。令诘左右,共指為真秀才,令問:“何故不承?”李曰:“秀才且置高閣,待争地後再作之不晚也。”噫!以盜之名則争冒之;以秀才之名則争辭之,變異矣哉!有人投匿名狀雲:告狀人原壤,為抗法吞産事:身以年老不能當差。有負郭田五十畝,于隐公元年,暫挂惡衿顔淵名下。今功令森嚴,理合自首。讵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身往理說,被伊師率惡黨七十二人,毒杖交加,傷殘胫股;又将身鎖置陋巷,日給簟食瓢飲,囚餓幾死。互鄉約地證,叩乞革頂嚴究,俾血産歸主,上告。”此可以繼柳跖之告夷、齊矣。

    譯文  清朝順治年間,山東滕縣、峄縣一帶,十個百姓中就有七個是盜寇,官府也不敢抓捕他們。後來,這些盜寇受了招撫,歸順了朝廷,縣官把他們另立戶冊,稱之為“盜戶”。凡“盜戶”與一般老百姓發生争執,官府總千方百計地袒護他們,為的是怕他們重新造反。後來打官司的人便往往冒稱是“盜戶”,而另一方卻極力揭發對方是假的。每每打官司時,訴訟雙方先不去争論是非曲直,而是苦苦争辯誰是真盜假盜,還得煩勞官府去查閱戶籍。正巧,官署裡經常有狐狸作祟。縣官的女兒被狐狸迷住了,請了法師,用符咒捉住了狐狸,放進了一個瓶子裡,準備用火燒死它。這時,狐狸在瓶子裡大聲喊叫:“我是盜戶!”聽到的人無不暗笑。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