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找到一個姓伍的人,于是用高價雇用了他。
姓伍的曾多年出門經商,又為人耿直,辦事認真。
于是廉生把錢财全托付給他。
兩人來往跋涉于荊襄一帶,年底才回來,計算一下,獲得了三倍的利潤。
廉生因為得到姓伍的夥計的幫助很多,在工錢之外,另給了他一些賞賜。
并商議着把這些賞錢分加在其它帳目内,不讓主人知道。
他們剛剛回到家,劉夫人已經派人來迎請了,于是他們就與來接的人一起去了劉夫人家。
隻見堂上已經擺好了豐盛的筵席。
劉夫人出來了,再三慰問他的勞苦。
廉生交納了錢财之後,就把帳簿呈交出來,劉夫人放在一邊不看。
一會兒大家入了席。
還伴有歌舞音樂。
在外屋也給姓伍的夥計擺了酒席,讓他盡量喝醉了才回去。
因為廉生沒有家室,便留在劉夫人家守歲。
第二天,廉生又要求檢查帳目,盤點财物,劉夫人笑着說:“以後不必這樣,我早已計算好了。
”于是拿出一本帳簿給廉生看,登記得十分詳盡,連他贈給仆人的賞錢,也記載在上面。
廉生驚愕地說:“夫人真是位神人啊!”
廉生住了幾天,劉夫人對他的食宿照顧得十分豐盛,好像對待自己的子侄一樣親切。
有一天,劉夫人在堂上設了酒席,一桌朝東,一桌朝南,堂下一桌朝西。
劉夫人對廉生說:“明天财星照臨,最适于遠行。
今天為你們主仆設宴餞行,使你們遠行更有氣派。
”過了一會兒,也把姓伍的夥計叫來了,讓他坐在堂下。
一時之間,鑼鼓齊鳴,一名女藝人呈上曲目單,廉生點唱了一出《陶朱富》。
劉夫人笑着說:“這是一個好兆頭,你一定能得到像西施一樣賢惠的妻子。
”宴會結束以後,仍把全部資财交給廉生,說:“這一次出門,不可受時間限制,不獲得數以萬計的巨利不要回來。
我與公子憑借的是福氣和命運,所信托的是心腹之人,你們也不必花費心思去計算了,你們在遠方的盈虧,我自然會知道。
”廉生答應着告辭出來。
他們倆到兩淮一帶作買賣,當了鹽商。
過了一年,又獲得了數倍的利潤。
然而廉生愛好讀書,做生意也不忘記書本,他結交的朋友也都是讀書人。
獲得的利潤已經很多了,廉生就想不幹了。
漸漸地把經商的重任全交給了姓伍的夥計。
桃源縣一個姓薛的書生與廉生交情最好。
有一次,廉生到桃源縣去拜訪他,可薛家全家都到别墅去了。
天黑了他又不能再到别的地方去,看門人就把他請進去,掃床做飯招待他。
廉生詳細詢問他主人的情況,原來這時正謠傳朝廷要選良家女子,送到邊疆去犒賞軍人,民間便騷動起來。
隻要聽說有沒娶親的年輕人,便也不請媒人,不訂婚約,直接就把女兒送到家裡去,甚至有人一晚上就得到兩個媳婦。
薛生也在最近和某大姓人家的女兒結了婚,恐怕事情喧嘩轟動,被縣令知道,所以暫時遷居到鄉下去了。
初更将盡的時候,廉生掃掃床鋪正要睡覺,忽然聽見有好幾個人推開大門直接進來了。
守門的人不知說了句什麼話,隻聽見一個人說:“相公既然不在家,那麼屋裡點着燈的是誰?”守門人回答說:“是廉公子,一位遠方來的客人。
”一會兒,問話的人進屋來了,這人穿戴整潔華麗,向廉生略一舉手緻禮,就打聽他的家世。
廉生告訴了他,他高興地說:“我們是同鄉呢,你嶽父家姓什麼?”廉生回答說:“還沒有娶妻。
”這人越發高興,跑出去急忙招呼了另一位少年一同進來,很恭敬地與廉生見禮,突然說道:“實話告訴你:我們姓慕。
今天晚上來,是把我妹妹送來嫁給薛官人,到了這裡才知道這件事辦不成了。
正進退兩難的時候,恰巧遇見了公子,這難道不是天意嗎?”廉生因為不了解這兩個人,所以躊躇着不敢答應。
慕生竟然不聽他說什麼,就急忙招呼送親的人。
一會兒,兩個老婦人扶着一位女郎進來,坐在廉生床上。
廉生斜着眼睛一看,女郎年約十五六歲,美麗無比。
廉生十分高興,這才整整衣帽向慕生道謝,又囑咐守門人去買酒,稍微表示一點殷勤款待的心意。
慕生說:“我們的祖先也是彰德府人;母親一族也是世代官宦人家,現在衰落了。
聽說外祖父留有兩個孫子,不知道家境情況怎麼樣了。
”廉生問:“你外祖父是誰?”慕生說:“外祖父姓劉字晖若,聽說住在城北三十裡之處。
”廉生說:“我是府城東南人,離城北比較遠,我的年齡又小,交遊不廣。
郡中姓劉的人最多,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