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一·晚霞

首頁
    其志無他,良喜。

    然無子,恐一旦臨蓐,不見信于戚裡,以謀女。

    女曰:“母但得真孫,何必求人知。

    ”媪亦安之。

     會端至,女喜不自已。

    媪亦疑兒不死;陰發兒冢,骸骨俱存,因以此诘端。

    端始爽然自悟;然恐晚霞惡其非人,囑母勿複言。

    母然之。

    遂告同裡,以為當日所得非兒屍,然終慮其不能生子。

    未幾竟舉一男,捉之無異常兒,始悅。

    久之,女漸覺阿端非人,乃曰:“胡不早言!凡鬼衣龍宮衣,七七魂魄堅凝,生人不殊矣。

    若得宮中龍角膠,可以續骨節而生肌膚,惜不早購之也。

    ” 端貨其珠,有賈胡出資百萬,家由此巨富。

    值母壽,夫妻歌舞稱觞,遂傳聞王邸。

    王欲強奪晚霞。

    端懼,見王自陳:“夫婦皆鬼。

    ”驗之無影而信,遂不之奪。

    但遣宮人就别院傳其技。

    女以龜溺毀容,而後見之。

    教三月,終不能盡其技而去。

     譯文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江浙一帶到了這天,人們有在江河上鬥龍舟嘻戲的風俗:将那粗大的樹段一剖為二,然後把裡面挖空,刳為龍的形狀,在周身繪上龍的鱗甲,塗上金色後閃閃發光;在龍舟的上面再架起雕着花的屋脊,并用紅色的欄杆支撐住。

    龍舟的尾部向上翹起,有丈把高;還要從雕花的“龍脊”上引下布條做的繩索,系在木闆二端,讓兒童在那垂下的木闆上做各種滑稽的動作,在龍舟上翻跟頭上舞下跳。

    那龍舟下自然便是滾滾江河之水,遊戲中險象環生,一不小心極易堕入水中,這種演出往往使人看着膽顫心驚。

     因此,有專門訓練兒童來做這種表演的人,這些人往往以重金利誘孩子的父母,并對他們說,去了以後先加以調教和訓練,一旦成名了孩子就成了“搖錢樹”,但萬一不慎失足堕江而死不得反悔。

    而在蘇州地區,則往往會在那龍舟上載上年青貌美的女子,這與其他地方稍有不同。

     那時,鎮江有個蔣姓的孩子,名阿端,年方七歲時,便身形輕捷靈巧,在那舟上的表演無人比得過,所以他的聲價不斷擡高,一直到了十六歲,人們還是要請他去鬥龍舟。

     可是,就在那一年,阿端在鎮江金山表演鬥龍舟時,不慎失足堕入江中而死。

    阿端的母親隻有此一個兒子,不免每天哀哭,傷心不已。

     再說那堕入江中的阿端,他可并沒發現自己死去,隻是覺得有二個人引着他來到了一個不同與水上的地方。

    他四面看去,水流和水波四周壁立,就象是水牆一樣。

    不一會他來到了一座宮殿裡,隻見那大殿上端坐着一位頭帶盔甲的人。

    二個引他來此的人說:“那人是龍窩的王爺。

    ”讓他跪拜。

    那個王爺和顔悅色地對他說:“以你的技巧,就去柳條部吧”。

    于是有人将他引至一個地方,那是一個很大的四合院。

    阿端走上東面的走廊,有許多少年出來與他相迎見禮,這些少年大概也都在十三四歲。

     這時,有個老太婆走了過來,大家都稱她為“解姥”。

    那解姥姥坐下後,就讓大家表演戲龍舟的技能,然後又教他們“錢塘飛霆舞”以及“洞庭和風之樂”。

    隻聽得鼓聲鑼鳴雜雜喧噪,使得那宮殿裡的許多院落都能聽到此響聲。

    而後,解姥姥恐怕阿端不能馬上就娴熟地跳那舞,就不厭其煩地親自去“調撥”他,誰知阿端隻要一經經過便早已娴熟明白了。

    姥姥喜自不禁地說:“得到了這個孩子,超過了晚霞那孩子也”。

     第二天,龍窩的王爺把各表演的部門召集在一起,進行“彙報演出”。

     第一個上場的是“夜叉部”,出來的人都是像鬼一樣的面孔,身着魚皮一樣的衣服,敲着的大鑼直徑有四尺多長,而一面大鼓更是需要四個人才能合抱。

    一時間聲音如雷鳴般大作,其他聲音不可複聞。

    隻見那鬼舞跳起來後,巨濤湧出,橫流天際似的,而後又像一點點的星光,堕地無影。

     第二個進場的是“乳莺部”,隻見進來的都是些“二八佳人姝麗”,她們和着細細的笙樂聲跳起了舞。

    一下子讓人感到清風習習而起,水的波濤聲也寂靜了下來,四周的水凝結成了“水晶世界”,上下透明似的。

    舞畢,她們都退立于靠西面的台下。

     再下來是“燕子部”,都是些未成年的女孩子。

    内中有一女郎,年齡在十四五歲以下,她甩起了長袖飄動着長長的頭發,象天女散花一樣,翩翩起舞,周身飄現出了許多五彩花朵,那些花朵随着舞動而起的風綿綿而落,不一會兒便飄滿庭院。

    舞畢,那女郎随着燕子部的人一起,也去立在了西面的台下。

     阿端在一旁斜看過去,心裡喜愛起這女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