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回 陳敬濟感舊祭金蓮 龐大姐埋屍托張勝

首頁
    【張批:一路寫敬濟不孝處,不能竟此篇,而令人有拔劍逐之之憤。

    是作者特特寫其不孝處,以與金蓮待其母相對,見一對萬惡禽獸也。

     永福寺,如封神台一樣,卻不像一對魂旗引去之惡套。

    如武大死,永福寺念經,結穴于永福寺也。

    楊宗保非數内人,故其念經用素僧。

    子虛又用永福寺僧念經,一樣結穴也。

    瓶兒雖并用吳道官,實結穴于永福寺,千金喜舍,本為官哥也。

    至梵僧藥,實自永福得來,自為瓶兒緻病之由,而西門溺血之故,亦由此藥起。

    則西門又結穴于此寺。

    至于敬濟,亦葬永福。

    玉樓由永福寺來,而遇李衙内。

    月娘、孝哥、小玉,俱自永福而悟道。

    他如守備、雪娥、大姐、蕙蓮、張勝、周義等,以及諸殘形怨憤之鬼,皆于永福寺脫化而去。

    是永福寺,即封神台之意。

    但用筆參差矯健,真如天際神龍,令人有風雲不測之概,以視《封神》,真有金矢之别。

     此回金蓮,乃是着一個竟入永福寺,又是一樣寫法。

    永福寺中,一日現身之梵僧,二日長老道堅,然則其寺可知矣。

    永者,湧也。

    福者,腹也。

    湧于腹下者,何物也?作者開卷固雲,生我之門死我戶,即此永福寺也。

    所謂報恩寺者,生我門也。

    總之和尚出入之門也。

     至于玉皇廟,即《黃庭》所雲靈台也,天府也,此吾之心也。

    故雲有道人出入,蓋道心生也。

    吳道官,蓋喻言西門慶等,心中無天理,無道心也。

    十兄弟在吳道之玉皇廟結盟,其兄弟可知。

    故必用進第二重殿,轉過一重側門也。

    衆人齊在玉皇廟側門内會吳道,可知不是天心,而一片冤魂齊集永福寺,可知看得過時忍不過也。

    看官今後,方不被作者之哄。

    然吾恐作者罪我以此,而知我亦以此矣。

    】 詩曰:夢中雖暫見,【張旁批:是夢。

    】及覺始知非。

    【張旁批:不夢。

    】 轉展不成寐,【張旁批:求夢。

    】徒倚獨披衣。

    【張旁批:不能夢。

    】 凄凄曉風急,【張旁批:不是夢。

    】腌腌月光微。

    【張旁批:無非夢。

    】 空床常達旦,【張旁批:空有夢。

    】所思終不歸。

    【張旁批:難再夢。

    】 話說武松殺了婦人、王婆,劫去财物,逃上梁山去了,不題。

    且說王潮兒街上叫了保甲來,見武松家前後門都不開,又王婆家被劫去财物,房中衣服丢的橫三豎四,【張夾批:内有金蓮所成者。

    】就知是武松殺人劫财而去。

    未免打開前後門,見血瀝瀝兩個死屍倒在地下,婦人心肝五髒用刀插在後樓房檐下。

    迎兒倒扣在房中。

    問其故,隻是哭泣。

    【繡像夾批:一毫不假。

    】次日早衙,呈報到本縣,殺人兇刃都拿放在面前。

    本縣新任知縣也姓李,雙名昌期,【張夾批:此理,非尋常之理。

    】乃河北真定府棗強縣人氏。

    聽見殺人公事,即委差當該吏典,拘集兩鄰保甲,并兩家苦主王潮、迎兒。

    眼同當街,如法檢驗。

    生前委被武松因忿帶酒,殺潘氏、王婆二命,疊成文案,就委地方保甲瘗埋看守。

    挂出榜文,四廂差人跟尋,訪拿正犯武松,有人首告者,官給賞銀五十兩。

     守備府中張勝、李安打着一百兩銀子到王婆家,看見王婆、婦人俱已被武松殺死,縣中差人檢屍,捉拿兇犯。

    二人回報到府中。

    【張夾批:好過文。

    】春梅聽見婦人死了,整哭了兩三日,茶飯都不吃。

    【張夾批:知己如此。

    】慌了守備,使人門前叫調百戲的貨郎兒進去,耍與他觀看,隻是不喜歡。

    【張夾批:直渡敬濟。

    】日逐使張勝、李安打聽,拿住武松正犯,告報府中知道,不在話下。

     按下一頭。

    且表陳敬濟前往東京取銀子,一心要贖金蓮,成其夫婦。

    不想走到半路,撞見家人陳定從東京來,告說家爺病重之事:“奶奶使我來請大叔往家去,囑托後事。

    ”這敬濟一聞其言,兩程做一程,路上趱行。

    有日到東京他姑夫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