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關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生年不詳。他死的那一年,劉備59歲。如果按照《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的說法,關羽小于劉備,稱劉備為兄,那麼他的壽命不會多于59歲。但“桃園三結義”隻是小說家之言,在曆史上并無其事。從史實的角度來看,劉備和關羽隻是主從———君臣關系,既然劉備不是他的“大哥”,他的年齡不一定非得小于劉備不可。 《三國志·張飛傳》說:“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這是有史可查的關羽的相對年齡,但也頗具模糊性。說是比張飛年長數歲,這“數歲”是幾歲?何況張飛的年齡在史書上也沒有明确的記載,關羽的這個相對年齡隻能是相對又相對了。 過去有一個傳說:關羽的生辰是四個“戊午”———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時。但按此推算,關羽應該生于公元178年,如果他生于這一年,那麼他在公元184年投靠劉備時隻有7歲,可見這個傳說是不可靠的。 元代有一位學者叫胡琦,他考證了關羽的年齡,結論是:關羽約生于漢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左右,比劉備還大。清代的大考據家閻若璩素以治學嚴謹著稱,卻接受了這個結論,但我們至今還不知道胡琦的考證有什麼依據。 又:上述的解州地方官員朱旦在其《關侯祖墓碑記》中說關羽生于漢延熹三年(公元160),與胡琦的考證相近。小說參照了這些說法,定為:關羽生于公元160年,死于公元219年,活了60歲,比劉備大1歲。如果依齒而序,劉備應該管他叫“大哥”。 □關羽與《春秋左傳》 《三國演義》很強調關羽讀《春秋左傳》的情節,以表明關羽的忠義大節,他的情懷與氣質,都是與《春秋左傳》一書的熏陶分不開的。許多地方的關帝廟都有“春秋樓”或關羽秉燭讀《春秋左傳》的坐像,這大大地提高了關羽其人的文化品味。但嚴格說來,關羽讀的是《春秋左傳》。 《江表傳》說:“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是其明證。《春秋左傳》為魯國史書,記述的是春秋時代魯國以及周王朝和各諸侯國的史事。原書内容極其簡略,所叙述的每條史事,字數甚少,僅有大綱而無細節,所以近人錢玄同譏其為“斷爛朝報”,本來是沒有什麼可讀性的。 以後出現了三部诠釋《春秋》的書:《左傳》、《公羊傳》和《谷梁傳》,被稱作”春秋三傳”。在三傳中,《公羊》和《谷梁》二傳着重闡發《春秋》的“微言大義”,即筆法和觀點,流于空言說經,也沒有什麼可讀性。隻有《左傳》(或稱《春秋左傳》、《左氏春秋》)一書,史料豐富,叙事生動,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史學和文學巨著,極富可讀性。 當然,從學術的角度說,《左傳》其書以及《左傳》與《春秋》的關系,疑點甚多,至今仍無定論,本文不便展開讨論,我隻想告訴讀者:關羽讀的是《春秋左傳》,而不是《春秋》本經,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