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小說圓滿的結局符合了克勞維斯-達當脫先生的心願。 第二天上午9點西迪比爾阿貝斯的火車載上一部分經曆14天跋涉的旅客,又重新返回出發地。 這部分旅客中包括克勞維斯-達當脫先生、埃利薩尼母女、德斯蘭戴夫婦和兒子、讓-塔高納、馬塞爾-羅南、還有帕特利斯,後者想返回佩皮南諾吉廣場的家中,重過平靜有規律的生活。 不管是自願還是迫不得已,留在西迪比爾阿貝斯的人有為阿爾及利亞鐵路公司工作的那幾個本地人和向導摩克塔尼,後者将在此得到精心照料,并得到了達當脫先生的豐厚酬謝。 那位尤斯塔什-奧利安達爾先生呢?……這位蒙特利馬爾美食學會主席不打算離西迪比爾阿貝斯,他想從美食的角度考察一番這座又被人們稱做“糕點城”的城市。 這是一座有17000居民的大城鎮,其中4000法國人、1500猶太人、其他是本地人。 該城鎮是周圍地區的中心城鎮,差一點就成為奧蘭省的省會。這座城鎮曾是昔日貝尼——阿摩爾的家簇領地,後者後來越過邊境,去摩洛哥避難,從1843年起,這座城鎮成為一個現代化、美麗、繁榮的城市。城鎮周圍是肥沃的土地。并得到梅克拉河的灌溉,整個城鎮淹沒在綠樹叢林中。 無論這裡的風景多麼美麗、多麼誘人,這次達當脫先生迫不及待要離開,他從未這麼着急想返回奧蘭。 如果知道他請求埃利薩尼夫人讓他領養她的女兒,而且這位尊敬的夫人也不是勉強成為達當脫夫人,就對他想早日返回不感到奇怪了。一位2百萬法郎家産,一直決心保持獨身的人,要成為養父,要結婚,在我們這個世俗世界是沒有任何理由拒絕的,埃利薩尼夫人出于謹慎,在形式的問題上提出了不同意見,不過一切很快過去,而年輕的姑娘卻徒勞地反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