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集結河北四州部隊,将易京堡壘圍了個風雨不透,并在南面搭起一丈的高台。袁紹身披铠甲親自坐鎮指揮,但即便是坐在台子上,遠處那個可怖的建築群,依舊是令人頭暈目眩。 早在董卓作亂時期,幽州孩童之間就流傳着一首兒歌“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想來戰國燕趙曾以易水為界。公孫瓒應谶而尋,終于在易水上遊四裡處找到了一座巨大平整的山頭。于是派遣帳下酷吏關靖,強征漁陽等郡民夫,用皮鞭與棍棒威吓無辜百姓,建起了易京城堡。 易京城方圓六裡,城牆達六七丈高,以磐石堆砌,上備強弓硬弩滾木雷石,時刻有衛兵把守。城牆以外深挖土塹數十重,土塹之間還有鹿角丫杈攔截道路、滾石突門阻塞沖要,守軍可以在掩護下出來扼守,進攻方卻難以跨進一步。 就算是攻到城下,更棘手的麻煩還在後面。墨子有雲“備城門,百步一樓,二百步一大樓”公孫瓒還真是謹遵先賢戰法,在城内大大小小修造了數百座箭樓,無論從哪個方位逼近城池,都可将敵人亂箭攢身。而他自己與妻妾居住的主樓更是高達十餘丈,磐石為料鑄鐵為門,裡面囤積糧食達三百萬斛,足夠堅守數年。 堅固的城堡最容易從内部攻破,所以公孫瓒格外注意自身安全。沒有重要軍務他絕不出樓一步。鐵門緊緊關閉,裡外皆有心腹武士護衛,凡有軍報不得開門遞交,皆由繩索吊籃傳遞。另外公孫瓒特意訓練了一幫嗓門洪亮的仆婦,每當要向将士布置軍令時,就由她們站在十丈高樓上喊話傳達。這樣的部署面面俱到,可謂大兵圍城而難摧。 袁紹此刻正端坐帥台之上,審配、郭圖、田豐、沮授四位智士左右相陪,台下斥候如流水般往來不絕。連續兩個多月的交戰,莫說攻破城池,就連幾道溝塹都突不過去,死去的兵卒都快将最外面的溝塹填平了。袁紹心急如焚,但還竭力矜持着不發作。 這時淳于瓊縱馬自前敵趕來,未到近前便甩镫離鞍,三步并作兩步跪倒在帥台邊:“啟禀大将軍,有細作來報,公孫瓒之子已到黑山,張燕已召集所有人馬救援易京!”此時淳于瓊早就不是與袁紹平起平坐的西園校尉了,已變成了袁紹帳下部将。 “烏合之衆有何能為!”袁紹一笑而置之,“速調高覽、張郃率部轉西,把這幫臭賊給我打回黑山去!” “諾!”淳于瓊領令而去。 站在袁紹身邊的三軍總監沮授跨出一步施禮道:“二将此去必能得勝!然此間連續強攻數月,将士皆已疲憊,不能再這樣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