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靜坐要訣

首頁

靜坐要訣

作者:袁黄

分類:國學

狀態:已完結

更新:2025-07-14 15:14

最新:广爱篇

靜坐要訣 最新章節預覽:

  四無量者,慈、悲、喜、舍也。初時慈念衆人,老者願贻之以安,朋友願贻之以信,少者願贻之以懷,心心相續,道力堅固,即于定心中,見所親愛人受快樂之相,身心悅豫,顔色和适,了了分明。見親人得樂已,次見外人,乃至怨人,亦複如是。于定心中,見一人,次見十人,乃至千人萬人,及普天率土之人,悉皆受樂。學者于定中,見外人受樂,而内定轉深,湛然無動,此名慈無量也。   世人與衆不和,初生為嗔,嗔漸增長,思量執著,住在心中,名為恨。此恨既積,欲損于他,名為惱。敗德損德,皆源于此。惟一慈心,能除嗔恨惱三事,以是知慈心功德無量也。又釋氏之慈有三等:衆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也。不利益一人,而求利益無數無邊之人,是為衆生緣慈。老者不獨思安其身,而兼思安其心,使之得受性真之樂,朋友少者皆然,此為法緣慈。若無緣慈,惟聖人有之。蓋聖人不住有為,亦不住無為。老則願安,友則願信,少則願懷,而吾亦不知其安,不知其信,不知其懷,所謂無緣慈力赴群機也。學者于慈定中,常念欲遂衆生諸願,見衆生受諸勞苦,心生憐愍,即發願救拔。先取一親愛人受苦之相,系心緣之,慈悲無極,乃至一方四天下之人,皆見其受苦而思濟拔,悲心轉深,湛然不動,是名悲無量也。   學者入悲定中,憐愍衆生,除苦與樂,爾時深觀衆生,雖受苦惱,虛妄不實,本無消除,授以清淨妙法,令獲涅槃常樂,攝心入定,即見衆生皆得受喜。亦初從親人,次遍天下,此名喜無量也。   學者從喜定中,思念慈,與衆生樂;悲,欲拔苦;喜,令歡喜,而計我能利益,不忘前事,即非勝行。譬如慈父益子,不求恩德,乃曰真親。又念衆生得樂,各有因緣,不獨由我。若言我能與樂,則非不矜不伐之心。又念慈心與樂,俱是空懷,在彼衆生,實不得樂,若以為實,即是颠倒。又念衆生受苦,若有纖毫憂喜之生,即屬障礙,難得解脫。我今欲清淨善法,不應着意、必、固、我之法,今當舍此執戀,即發淨心,毫無憎愛。先取所親之人,見其亦得定力,受不苦不樂之相,了了分明,乃至十世五道,莫不皆爾,是為舍無量也。

最新章節
正文
上一頁 下一頁
推薦內容